◎记者 李雁争 汤立斌
科技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等12个部门最近联合发布了“加快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工作计划”。该计划要求,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成为世界科学前沿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政策的来源和全球创新要素的聚集地。
与以往的改革计划相比,该计划从三个方面“强调”:提高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原创科技政策源能力,发挥中关村示范区的主导作用,教育科技人才联动布局。
强调提高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原创科技能力
该计划要求形成一个国家实验室系统。协调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资源,整合科研体系,形成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网络。积极支持中央和地方政府,合理分享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强人才、空间、科研等服务保障,确保国家交给北京的重大科技研究任务按时完成。
该计划还要求制定和实施加强世界级新研发机构整体管理的措施,促进新研发机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决策、预算、财务、人员、科研机构、绩效评价等运行管理机制。继续支持新研发机构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多项世界级的重大原创成果。
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副会长、北京先进技术开发院院长王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世界级科技中心的竞争是科技战略来源的能力,建设一流的新研发机构是一个重要的起点。新的研发机构围绕原创和领先的技术进行战略研究,可以有效地服务于国家的主要战略需求。
突出发挥中关村示范区的主导作用
规划要求,制定和实施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建设计划,推动原创创新、人才发展、一流企业、高端产业、创新生态,大力提高专业化、市场化、国际运营服务水平,继续加强科技创新、原创创新源、自主创新位置功能定位,打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突破。
该计划还明确,促进“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加强北京科技创新基金,大力吸引和聚集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支持商业保险基金等长期资本参与初创企业投资。
同时,完善科技企业发行上市、债券发行融资、并购重组等支持和服务体系,建设中关村科技创新金融改革试验区。充分发挥北京证券交易所在服务科技创新企业方面的作用。
强调教育科技人才联动布局
该方案在教育、科技、人才联动布局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帮助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该计划明确,重点关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首都发展需求,全面吸引和聚集更多的科技人才。实施新一轮外国人才便利政策,在外国人才签证、工作许可证、长期居留等方面实施更便捷的服务措施。加强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更加人文关怀的人才引进服务保障机制。
同时,提高高质量人才的独立培训能力。支持高校加快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跨学科建设,全面实施国家顶尖基础学科人才培训战略行动,布局前沿科学中心和跨学科中心,建立前沿技术领域的人才培训体系。
该计划还要求高水平的中关村论坛。围绕科技、产品、市场交易等全链创新,加强中关村论坛会议、交易、展览、发布、竞赛等功能,打造全球科技创新交流与合作的国家平台。在中关村论坛的指导下,支持在北京举办高标准的国际科学会议和前沿领域的全球高端峰会,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中关村信息消费联盟主席项立刚告诉记者,北京可以充分利用政策、资金和人才的优势,整合集中突破,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建设科技强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