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朱妍
在投资中不断“洗牌”换股,成为许多基金经理应对快速轮换市场的策略。
一段时间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成长型股票一路“飙升”,对a股市场的资本形成了虹吸效应。根据基金第一季度报告,许多基金产品的前十大重仓库股票向热点方向大幅“改变”,一些基金经理也在公司、银行间、渠道、投资者的压力下,被基金“结束”的趋势。
然而,“后入场”的基金经理在最近的人工智能市场分化后可能会面临尴尬的局面,因为他们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上购买。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在一些产品重仓轨道和脱颖而出的“示范效应”下,公开发行的投资氛围略显浮躁。如何优化考核导向,减少基金经理短期因素造成的行动“变形”,已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AI市场持仓“洗牌”
今年以来,大刀阔斧地调仓,前十大重仓股“改头换面”,成为众多业绩排名靠前的基金的特点。
比如长安先进制造第一季度卖出了汽车零部件板块的个股,减持了光伏股,主要用计算机板块代替持仓。根据基金第一季度报告,去年第四季度,该基金重仓比亚迪、晶澳科技、晶科能源、拓普集团、宁德时代、伯特利、阳光电源等股票。今年第一季度,其十大重仓股全部“变脸”,取而代之的是中际旭创、寒武纪、天府通信、康源药业、中兴通信、中科曙光、科大讯飞、大华股份、金山办公、中国数字。Choice数据显示,截至5月10日,该基金今年净值上涨11.61%,在同类基金业绩中排名前4%。
另一个例子是,国联安智能科技滚动持有混合基金一个月。今年第一季度,其十大重仓股换了9只。具体来说,它主要增加了人工智能轨道股,减少了微逆变器、储能和半导体设计的配置。和迈股份和阳光电源已退出十大重仓股名单。截至5月10日,该基金今年净值增长9.37%,在同类基金业绩排名中排名前6%。
“自今年年初以来,人工智能部门对其他部门的虹吸效应一直很明显。一些基金经理被“资本浪潮”所困扰。也就是说,如果你不遵循这一趋势,你将面临基金业绩不佳、同类排名下降、基金公司和渠道不满意、持有人因短期业绩不佳而选择赎回等压力,从而影响产品规模。在这种情况下,妥协或坚持是一种考验。”上海的一位基金经理说。
频繁切换赛道容易“打脸”
西部利得基金经理盛丰衍提醒说:“如果基金经理因为赛道切换不慎被双方‘打脸’,很容易下岗。”。切换到热点赛道后,基金经理能否真正“吃肉”还不得而知。
在今年以来的市场环境下,许多基金经理改变了轨道,一些产品出现了“风格漂移”的情况。例如,自今年以来,一些重仓TMT板块和卓越的业绩基金,有许多低碳主题基金。
4月26日,人工智能板块大幅下跌,新能源板块大幅反弹,但一些相关主题基金当天表现平平,甚至净值下跌。其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已经进行了一定的轨道切换。”所谓的新能源基金今天大幅下跌,压力很大。”盛丰衍叹了口气。
格上财富金樟投资研究员王毅认为,在股票博弈下的市场环境中,早期反应和快速实现已成为近期机构运作的常态。然而,如果跟随市场的涨跌来回切换轨道,在追逐涨跌后很容易获得“鸡毛”。
“基金经理积极追求热点没有问题。重要的是基金经理本身是否采取了追赶策略。虽然我仍然对科技市场持乐观态度,但如果基金经理的策略本身是基础研究,能力圈不包括科技领域,那么追逐人工智能将不可避免地承担额外的风险。特别是对于那些追逐高水平的人,一旦他们遇到回调,他们很可能“无法控制”。”一位擅长科技股投资的基金经理说。
从历史数据来看,基金经理“洗牌”追热点,显然不能保证收入。以去年的数据为例,部分基金的持股周转率(换手率)很高,但收益并不令人满意。天相投资顾数据显示,去年主动开放部分股票基金平均持股周转率为217%的情况下,52种产品(不同股份合并计算)持股周转率超过1000%,周转率100%意味着基金持股被“洗牌”。然而,近80%的疯狂“换手”产品业绩失败,其中33%以上的产品业绩最差。
浮躁的行业氛围成为推手
基金经理追逐热点的背后是行业日益浮躁的投资氛围。近年来,在主动权益基金年度排行榜的前沿,很多产品都踩上了当年市场的主线,比如2020年农银行业4.0混合基金重仓新能源,2021年也以重仓新能源夺冠的前海开源公用事业基金,2022年以能源股取胜的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基金。
“现在这个行业确实有点冲动,一些产品的‘示范效应’让每个人都找到了一条捷径——你可以在正确的轨道上获得名声和财富,而投资策略或风格不适应市场的基金经理可能会“坐在板凳上”。在市场奖惩机制扭曲的背景下,基金经理采摘了“胜利的果实”,基金经理为失败买单。”上海一家基金行业的研究人员说。
华南一家基金公司的一位人士表示,作为一名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公开发行基金应该根据对公司基本面的判断作出投资决定。这就是所谓的研究驱动投资。然而,股权基金经理本身也将面临来自公司、银行间、渠道甚至投资者的压力。有些人可以坚持自己,有些人无法承受压力,行动“变形”。
然而,这一现象背后的风险逐渐受到行业和监管的重视,基金公司评估机制的优化有望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起点。
中国证监会去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公开发行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规定,应加强长期激励和约束机制。督促基金管理人建立健全覆盖业务管理和基金经理等核心员工的长期考核机制,将合规风险控制水平、三年以上长期投资业绩、投资者实际利润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削弱规模排名、短期业绩、收入利润等指标的考核比例。
泰信基金认为,绩效产品对公开发行基金公司,特别是中小型基金公司的驱动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但盲目尝试快速容易犯错误。近年来,公司的投资和研究部门采用了长期的绩效考核制度,将公司的资源更倾向于这方面。
“资产管理必然面临市场波动。我们不仅要为成功鼓掌,还要接受暂时的低迷。如果公司管理层过于关注基金经理的短期业绩,肯定会导致基金经理的行动‘变形’,影响判断。”中国农业银行汇理基金总经理程坤说。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