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高度重视粮食节约和减少损失,要求采取综合措施减少粮食消费和浪费。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粮食节约行动计划》提出:“支持和引导农民科学储存粮食”,“促进东北地区农民节约简单高效的粮食储存设备,逐步处理“地面粮食”问题。
近年来,吉林部分地区农民院落的“地面粮”问题更加突出。如何根据时代解决这个问题?如何建立科学的长效储粮机制?记者在吉林省梨树县进行了调查。
——编者
“地趴粮”是我国部分地区广泛存在的户外储粮方式。它不仅储存效率低,而且在极端天气下,“地趴粮”容易发霉,影响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增加。
2021年10月,中国办公室和国家办公室发布了《粮食节约行动计划》,要求逐步解决“地面粮食”问题。吉林在整治“地面粮食”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区一度反弹。2021年底,吉林省制定发布《关于解决“地面粮食”问题的实施方案》,深入开展节粮减损行动,推动“地面粮食”整治取得实效。
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一系列措施,如促进庭院立体储粮、建设集中储粮点、完善粮食产后服务等。截至2022年11月底,全县“地下粮”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99.5%。
由“看天卖粮”到“看价卖粮”
窗外是银白色的,但梨树县兴达农业机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姜铁军在家里并不闲着。“种子和肥料的价格是多少?我们的合作社今年准备了更多的土地,所以我们必须提前准备。”在电话中,姜铁军正在与供应商沟通农业资源状况,为耕作做准备。姜铁军的合作社在梨树县喇嘛甸镇包裹了近1000亩土地,去年获得了130多万斤玉米。春秋收,玉米是姜铁军一年来最关心的事情。
“以前收玉米的时候,我把它放在地上,直接‘躺在地上’,省事但不省心。我担心每天下雪都会把它弄坏。每年,我都会在大雪来临之前尽快卖掉它。”姜铁军解释说:“地面粮”通风不畅,遇到异常雨雪或反复温度的情况,粮堆底部的玉米穗容易发霉,有不良粮食的风险。
“玉米在2021年10月底刚收完,价格低的时候,结果11月初下了大雪。雪融化后,一些接触地面的玉米变黑了。我们害怕遭受更大的损失,所以我们不得不快速出售。”回忆起大雪造成的损失,姜铁军仍然感到有些心痛。
“现在不用担心了。虽然今年冬天下了几场大雪,但玉米基本没有受到影响。”姜铁军带着记者来到合作社,三排几十米长的钢结构储粮装备整齐地排列在平地上,上面堆满了玉米,顶部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雪。“这是玉米的‘新家’,一个立体储粮仓。我们称之为‘玉米楼’。”
为什么粮食从“趴下”到“站起来”有明显的区别?
“立体粮仓离地、通风、防潮,底部的粮食不直接接触土壤。玉米‘站’起来后,受温度变化影响小,发霉风险低,损失自然减少。这种形式也有助于空气循环,以便储存。玉米放在明年春天,质量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吉林省粮食物资储备局仓储管理处处长冯锡仲介绍。
“以前怕粮食坏了,不敢长久保存。元旦前一定卖完了。现在不用担心,我们已经从‘看天卖粮’变成了‘看价卖粮’。”姜铁军计算着今年的收入:“像我们这样的粮食很多,即使一斤的购买价格高出几厘米,收入也能多很多。”
冯锡仲表示,2022年,吉林省通过推进庭院立体储粮、建设集中储粮点、完善粮食产后服务等措施,有效减少粮食损失。截至2022年11月底,吉林省农民立体储粮率达到90.5%,其中,14个重点县、市立体储粮率达到80.8%,这些县、市西部“地趴粮”问题突出。;提前完成本年度整治任务,其他县、市立体储粮率达到98.7%。
立体储粮不仅使农民在销售粮食时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且减少了粮食损失,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喇嘛甸镇共有5539户农民种植玉米,种植面积8053公亩,产量约10.1万吨。据估计,粮食损失预计将减少2400吨,相当于每年收获3000多亩土地。”喇嘛甸镇党委书记高艳梅说。
由“不清帐”到“因人而异”
吉林省东部有很多山,没有大规模放置玉米的空间。“玉米楼”相对常见;中西部广阔的平原给食物“躺”在地上带来了条件。位于平原梨树县,“地面粮”问题一度比较突出。
冯锡仲说:“‘地趴粮’问题的形成与反弹,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等有关,也与农民的思想密切相关,改变认知至关重要。
走进梨树县刘家馆子镇北六家子村,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类型的储粮设备。“如果你一年前来我们村,估计你看不到一栋‘玉米楼’。”粮食种植者董文成笑着说。
“说实话,我从一开始就不明白这个账户。我们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成本是多少,什么时候可以收回成本,更不用说安装和拆卸玉米了。”董文成直言不讳。
储存粮具的费用是多少?带着疑问,记者进入市场。
在刘家馆子镇的中心,王成经营的五金日杂店生意兴隆。100平米的店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商品,入口处显眼的位置,还有一捆捆的聚丙烯网。
“去年秋天,几乎每天都有人来我们店里买这个。”王成拿起一捆聚丙烯网囤积,向记者介绍:“像这种高2米、直径1.8米的围栏,有的合作社买了几十个。”
"一块多少钱?能装多少玉米?"记者接过一捆聚丙烯网囤,质量较轻,单手便可轻松携带。
“这个便宜,一张网才40多块钱,包起来可以装3500斤玉米,3到5年没问题。”王成接着说:“安装方便,可以直接包裹,有条件的话可以用钢筋或者粗木棍固定。卖粮食的时候,把钢筋或者木棍拿出来,粮食就拆了,一点都不麻烦。”
“现在更多的人使用聚丙烯网。一方面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另一方面也不愿意投入太多。”刘家馆子镇副镇长王帅介绍。
对于储粮装具的推广,因时制宜,因人而异是关键。
王帅介绍:“镇上为不同种植面积的农民制定了三套方案:30多公亩种植粮食的大户,鼓励他们在钢材市场购买白钢管和钢丝网,搭建立体储粮设备。这种材料制成的设备使用寿命长;种植5公亩至30公顷粮食的大户可根据实际经济条件选择钢架栈子或聚丙烯网进行储存;5公亩以内种植粮食的农民,各村统筹资金购买一批聚丙烯网免费发放,农民可根据种植情况自行购买一批。”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