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特殊医疗用途配方食品?
自1790年Hunter治疗吞咽肌肉麻痹患者首次使用鼻胃管饲料提供肠道营养支持以来,医学研究者逐渐意识到,肠道营养可以在某些类型的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独特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便利性。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特殊的医疗用途配方食品在欧洲、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相继使用。与静脉营养相比,特殊的医疗用途配方食品具有无需穿刺或置管的优点,大大降低了感染后的生存率。
在中国,特殊医疗用途的配方食品是专门加工制备的配方食品,是满足有限饮食、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群体对营养或饮食的特殊需求。与普通食品、保健品和药品不同,这类食品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使用。
特殊医疗用途配方食品有哪些分类?
特殊医疗用途配方食品分为独特的医疗用途配方食品,供1岁以上婴儿食用,独特的医疗用途配方食品供1岁以上婴儿食用。
(一)特殊医疗用途婴儿配方食品
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婴儿需要特殊的营养供应,帮助他们在母亲体外追逐生长,因为他们的出生时间还没有完全发育。一些婴儿出生后,由于自身原因,他们的消化道无法吸收婴儿配方奶粉中的整个蛋白质(乳蛋白)。如果他们不小心吃了整个蛋白质,就会引起过敏症状。由于特殊体质的“挑剔”,这些婴儿需要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吃“特殊食物”。这类食物选择特殊的配方和工艺,称为特殊的医疗用途婴儿配方食品。
为了适用于不同情况的“特殊婴儿”,特殊医疗用途的婴儿配方食品分为六种:无乳糖/低乳糖配方、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氨基酸代谢阻碍配方。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当这类食物需要独立食用或与其他食物一起食用时,其能量和营养元素可以满足0。~六月龄特殊医学条件婴儿生长发育需要,六月龄以上需要添加婴幼儿辅食。
特殊医疗用途配方食品
独特的医疗用途配方食品,根据不同的临床需求和适用人群,分为全营养配方食品、特定的全营养配方食品和非全营养配方食品,需要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选择食用。
全营养配方食品
在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现象,可能无法通过正常饮食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导致营养不足、体重减轻甚至某些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全营养配方食用方便(液体产品可直接饮用,粉状产品冲泡后可直接饮用),并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元素。不能正常饮食的患者可以通过单独食用这类食物获得身体所需的所有营养,仍然可以正常饮食的患者也可以作为一些营养补充剂,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治疗和康复。
由于不同年龄段群体需要不同的营养,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全营养配方食品分为两类:适合1-10岁群体和10岁以上群体。这类食品可以作为满足目标群体所有营养需求的单一营养来源。
特定的全营养配方食品
特定的全营养配方食品是指在特定疾病或医疗条件下,能够作为单一营养来源满足目标群体营养需求的独特医疗配方食品。常见的全营养配方食品包括:糖尿病全营养配方食品、呼吸道疾病全营养配方食品、肾炎全营养配方食品、肿瘤全营养配方食品、肝病全营养配方食品、肌肉衰减综合征全营养配方食品、创伤、感染、手术等应激全营养配方食品、炎性肠病全营养配方食品、食物蛋白过敏全营养配方食品、难治性癫痫全营养配方食品、胃炎全营养配方食品、肠炎全营养配方食品。
以肿瘤疾病为例,每年有400多万新确诊患者,死亡病例约占65%,是我国主要死因之一。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调查,我国肿瘤患者重度营养不良的发病率高达57%,只有29%的肿瘤患者可以接受营养治疗。20%的恶性肿瘤患者直接死亡是因为缺乏营养而不是肿瘤本身。肿瘤患者的存活率与营养支持治疗密切相关。肿瘤特定的全营养配方食品已经成为肿瘤患者提供营养治疗的新方法。
非全营养配方食品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有时会出现吞咽功能障碍,导致营养不足、误吸、肺炎、心理和社会交往障碍等多种疾病。为了保证他们的健康,这些群体通常需要“帮手”来帮助他们正常饮食。这种“帮手”被称为非全营养配方食品(增稠部件)的特殊医疗用途。这类食品以碳水化合物为基础,含有一种或多种增粘剂。参与液体食品的使用,可以提高液体成分的粘度。
为了适用于不同状态的群体,常见的非全营养配方食品分为:营养成分(蛋白质成分、脂肪成分、碳水化合物成分)、电解质成分、增稠成分、流质食品成分和氨基酸代谢阻碍成分。这类食品是一种独特的医用配方食品,可以满足目标群体的部分营养需求,不适合作为单一的营养来源。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