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旅游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农村振兴局公布了2022年66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研讨会经典案例”,当选甘肃庆阳香包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研讨会、裕固族服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讨会、临夏砖雕非物质文化遗产研讨会。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振兴的道路上,这三名“优秀学生”充分发挥了典型的主导作用,不断释放甘肃文化力量,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业和收入,促进农村文明。
庆阳香包绣制非物质文化遗产车间:“小香包”中的“大文章”
庆阳香包造型丰富,图案精致,各种“钱包”“矮”祈求财富安全,充满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憧憬。如今,庆阳香包不仅是一件独具魅力的艺术品,也是一件经济效益可观的产品。
2019年12月,庆阳岐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依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庆阳香包刺绣,开设庆阳香包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车间,成为引领群众脱贫致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在产品研发、市场销售、行业领先等方面发挥骨干驱动作用。
近年来,庆阳香包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研讨会将传统庆阳香包刺绣与当代文化相结合,设计推出了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产品,从个人佩戴到广阔的市场,从个人生产到大规模生产,香包逐渐成为庆阳连接外部世界的“名片”。
据了解,庆阳香包绣非物质文化遗产车间积极与市场对接,产生“企业”合作社农户电商博物馆的商业模式涵盖了庆阳香包的继承、设计、销售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讨会负责人刘兰芳抓住机遇,前往美国、加拿大等省内外,大力开展庆阳香包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宣传、推荐和展览。
经过多年的艰苦经营,庆阳香包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车间的商品销售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同时,车间积极拓展产业链,发展农村文化旅游一体化产业,实现年产值600多万元,解决了近100名农村贫困家庭、残疾人和200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辐射带动农民就业4000多人,培训8000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车间还投资建设了“义渠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田园综合体,努力建设内容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基地。在此基础上,继续举办七届“义渠村-菊尚合同”文化旅游活动,不仅丰富了人民的文化活动,而且促进了村民的收入,促进了农村的振兴和发展。同时,车间促进了近3个村近100名村民参与工作,举办了6项大型活动,接待了5名游客。
据报道,未来,庆阳香包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车间将继续对贫困人口进行产业和技术培训,深入结合文化创意、农村旅游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促进庆阳香包刺绣项目的继承和发展,促进农村振兴取得实际成果。
裕固族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车间:民族服饰呈现丝绸之路文化之美
今年春节期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年·年货市场”非物质文化遗产车间的展览和销售中,裕固服装非物质文化遗产车间展示了50多件长衫、裙子、发饰、颈链等300多件,非常引人注目。”通过解释裕固服装的特点和民间习俗,让观众接触和了解裕固服装的技术和继承是我们的初衷。”裕固服装非物质文化遗产车间负责人妥丽娜说。
2019年12月,苏南裕固族自治县萨尔玛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有限公司依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裕固族服装,开设了裕固族服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讨会。近年来,研讨会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结合市场需求,在建设完整的裕固族传统服装、发饰、装饰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服装文化产业链,将裕固族服装文化元素应用于室内高端民族装饰、工艺品和动画创作,不断提高裕固族服装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
“我们也从敦煌莫高窟等遗址的古维吾尔族文物、壁画等文物中寻找灵感,创造出具有裕固族祖先维吾尔族印记的商业产品。”妥丽娜说,车间还开发了萨尔玛彩色福鱼、萨尔玛钱包、萨尔玛刺绣袋、维吾尔斗篷、古维吾尔服装等商品。
此外,车间还从丝绸文化中汲取营养,开发了萨尔玛蝎子包、萨尔玛十二生肖零钱包、裕固刺绣生肖DIY等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商品。
“我们在张掖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中心、苏南县康乐乡中华裕固魅力走廊等地建设了相关裕固民族文化介绍和服装产品展示基地,同时吸引游客,也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整理研究,使车间商品更符合市场需求。”妥丽娜说。
除了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加强创新设计外,非物质文化遗产车间还依托服装,积极促进裕固族文化的传承和传播。目前,车间拥有50项外观专利、7项商标、1项作权,聘请7名裕固族老年人担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业务指导,在苏南县开设了10多个裕固族服装和刺绣班,培训了1000多名学生,为促进农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临夏砖雕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坊:砖雕致富路
在临夏,随处可见的砖雕作品,让人们始终领略到这种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2006年,临夏砖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临夏青云砖雕有限公司依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开设了临夏砖雕非物质文化遗产车间。现有员工86人,包括12名中高级工艺美术家。2021年,临夏砖雕非物质文化遗产车间被确定为甘肃省回国创业示范基地,荣获全省50多项荣誉,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式发展。
在这个车间工作了近9年,张海林见证了很多像他这样的穷人被车间吸收就业,系统地学习砖雕技巧。“以前出去打零工多年,一天能挣三五十块钱。如果我没有工作,我必须呆在家里,我的工作不稳定。”张海林说,现在,凭借他娴熟的技能,他每个月可以拿到五六千元的工资。“工作多年,不仅提高了自己制作砖雕的技能水平,还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质量。”现在这个车间的工人平均月收入超过4500元。
临夏青云砖雕有限公司总经理范祥军介绍,自非物质文化遗产车间成立以来,结合临夏砖雕的特点,积极探索“企业”“形成产业、大学、研究、创新协调、产业链发展的方式,突出就业车间的实践,努力建设“砖雕艺术遗产基地”、“古建筑材料供应基地”、“文化旅游体验基地”。在过去的两年里,有200多名学生接受了培训。
临夏砖雕非物质文化遗产研讨会还充分利用临夏青云砖雕有限公司良好的生产制造设施、研发设计部门和工作环境,开发和销售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和推出了35件临夏砖雕文化创意产品。建立临夏青云博物馆,搭建砖雕艺术研究体验平台,开展各种研究活动,与10多家旅游研究教育机构开设研究教育基地。兰州、白银等地中小学生研究团队150余人,研究人员5万余人。
如今,临夏有3000多人从事砖雕行业。临夏砖雕已成为临夏重点文化旅游产业和重要文化名片。在临夏砖雕非物质文化遗产研讨会上,越来越多像张海林这样的砖雕大师用勤劳的双手在方砖上雕刻幸福的花朵。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