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幸福一直是衡量广州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1月28日,在广州召开的高质量发展会议上,共享发展成果,促进共同繁荣被视为高质量发展问题的意义。广州将成为未来更适合工作和生活的幸福城市,成为所有工人、抗争者和创造者的共同美丽家园,这是广州“第一次会议”绘制的高质量发展蓝图。围绕这一目标,广州在会议上提出了促进共同繁荣的新进展和新成果。
在“慈善城市”广州,慈善捐赠和慈善活动年增长率超过10%,慈善信息公开率达到100%,全市注册志愿者469万人,注册社会工作者3万多人。。。事实上,如何优化政策环境,激活慈善力量,拓宽参与渠道,一直是城市探索的话题,逐渐形成了广州“城市慈善”的经验。
改善政策环境
培养良好的生态生态生态发展
以前我们提到慈善的时候,经常会想到善良的长辈和善良,乐于助人的雷锋精神,亲朋好友之间的一对一互助。然而,面对日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和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慈善逐渐朝着组织、公共、规范、透明、系统的方向发展,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来回应社会的痛点和需求。爱情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现金分配,而是捐给慈善组织,支持慈善活动成为更好的选择。然而,捐给谁,如何捐赠,如何建立一个慈善组织,如何获得社会的支持。
城市慈善事业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政策体系的优化和制度环境的完善。为了促进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广州在过去的十年里一次又一次地突破了“善”,培养了慈善事业发展的良好生态,帮助慈善事业深入参与社会治理,促进共同繁荣。早在2011年,广州就通过了《广州捐赠规则》,一年后正式实施,提出了适用于当时的捐赠制度,并提出了“捐赠成本高、多头捐赠、承诺不捐赠、处理剩余财产困难”等相应的方法。通过开放公开信息,
此后,慈善与公众的界限不断消化,慈善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座充满爱心的城市也一次又一次地开展了“同城义剪”、在“同城义载”等活动中,应急救援成为广州爱心的生动注脚。当时,《广州市捐赠规则》也成为中国其他省市地方慈善立法的重要参考,为中国慈善立法提供了重要参考。直到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正式实施,对慈善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此时,广州迈出了一步,率先在慈善领域开展了地方立法。经过四年多的立法,《广州市慈善促进条例》于2021年实施。
《广州市慈善促进条例》从“促进”的小切口出发,结合广州市实际,以问题为导向,总结特色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包括充分发挥慈善作为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巩固和提高“慈善城市”的建立效果,促进广州公益慈善的优质发展,首次以立法的形式确定“慈善城市建设”;但在慈善激励方面,也明确提出要加强慈善组织的培训和支持,全面激励慈善活动参与者;此外,强调建立相关部门和单位各负其责、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联动的工作机制。
为了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我们应该有各种各样的联系。在实践中,广州还建立了慈善联席制度。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由民政部门领导,与30个部门建立慈善联席会议制度,发布市慈善联席会议制度规则。31个领导小组共同研究制定慈善工作计划,应对有限发展,加强领导小组合作,为城市慈善发展提供机制保障。
激活慈善力量
为慈善事业创造新的机遇
在优质发展的慈善机构中,慈善机构不仅是筹集资金和材料的渠道,也是各种市场需求和社会痛点的回应者。只有拥有足够数量和数量的慈善机构,城市慈善机构才能更好地释放社会各方的爱心和善良,成为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高效提供各种服务和支持。此时,慈善机构的发展与筹款环境密切相关。近年来,广州开始了一系列创新探索,以扩大慈善主体和慈善覆盖面。
2013年3月,首届广州慈善项目推介会在广州举行。截至2016年,已对接1200多个项目12亿元;2014年初,首届“社区组织公益风险投资活动”在广州启动,投资1.58亿元,支持1201项公益活动。慈善项目推介会和公益风险投资不同于传统的政府采购服务项目——后者由政府职能部门制定。前者维护公益慈善组织的独立性,让公益慈善组织凭借其专业的服务资源,找到真正的需求和麻烦。
这种模式非常创新,后来被总结为“政府平台、慈善组织运营、社会参与”。在这片土地上,慈善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慈善组织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更像是“伙伴”,而不是“伙伴”;同时,慈善服务和基本公共服务在这个过程中也有效地联系在一起。同时,广州还加强了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基地建设,直接注册了慈善社团组织,建立了“广泛”的国家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共捐赠服务平台,发布了1000多个慈善项目,筹集了5亿元,帮助慈善组织找到了更广阔的舞台。
但是慈善要发展,不仅要有钱,还要有专业人才。
近年来,广州作为现代慈善起步较早、发展迅速、创新探索活跃的城市之一,一直把慈善人才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仅2022年,广州慈善联合会、广州慈善城社区公益基金会、广州慈善学院等公益慈善机构就通过一系列培训内容和法律宣传活动,推进慈善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了社区、环保、慈善理念等课程,进一步巩固了“慈善城市”人才基础的建立。这些课程都体现了广州致力于探索和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支持体系,逐步从短期培训向专业培训转变。
正因为如此,近年来,“羊城慈善为民行动”、获得“中国慈善奖”的王松塘、星河湾集团等慈善项目、人物和企业。、“中国慈善品牌项目”等国家奖项,慈善服务精准务实。其中,珠珠医疗慈善救助平台自推出以来,致力于帮助和服务重病患者,为2.89万多名贫困患者提供咨询、链接资源、心理咨询、医院护理等服务;广州以“广东扶贫日”为基础、以“羊城慈善为民”为出发点,连接慈善资金近50亿元。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