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信念,脚下有力量。今年寒假,四川农业大学3426名青年学生回到家乡,积极开展党史讲座、采访红色人物、感受红色研究文化、参与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走基层、走街道、走政府部门,不断创新实践育人,将党的创新理论“真相”转化为服务社会、奉献祖国的“小故事”。
只有在“宣、研、访”中见功底长才能
“我们团队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青年生活场景,通过小切口诠释大主题,让理论知识在讲座过程中更加接地气和温暖。”
四川农业大学法学系“启明-追求红色记忆”团队9名成员制作了四门红色文化系列线上课程,并利用“互联网”和“党史学习教育阵地,让红色文化线下“扎根”线上“绽放”。最新的理论成果与新时代的媒体模式相结合,使党的创新理论宣传中的“青春味”更强。
食品学院“食代先峰”团队成立“百人宣传小组”,走进家乡社区、中小学等地,创新“文艺”、“宣传”的方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唱出和表演党的二十大精神,让年轻人的宣传更加接地气、受欢迎、自信。同时,团队建立了媒体整合矩阵,制作了党的十大金句红包和三套党史故事漫画,制作了10个短视频《听我说:党的二十大》和《向你展示:十年伟大成就》系列,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深入、透彻、活跃地讲述了新一代党的二十大精神。
川农青年一直在“跟随红色足迹,研究红色文化”的道路上。学校充分利用家乡的红色资源,走进红色文化馆、博物馆、烈士陵园等地,在“红色移动教室”中吸收丰富的红色营养,让红色精神进入内心。
“你好,伯伯,我们知道你在这个地方生活了很长时间。你知道我们这里的高质量英雄吗?”理学院“红色‘理性’鱼”团队88名成员回到家乡15个省市,参观中国红军城、成都烈士陵园、赵一曼实践馆等。,并进行实地考察,收集300多份问卷,绘制8本英雄故事册,物化实践成果,实现理论-实践-再理论的长远发展。
“在这项红色研究中,我们感受到了更多的科技元素,比如红色革命教育的VR感受模式,这也启发了我们的团队探索更具时代感的红色文化传播模式。”景观园林学院“丹心红客”团队15名成员前往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璧山烈士陵园等红色景点,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拉近红色资源、红色文化与人的距离,让红色文化资源在互联网上“聚集”起来,号召更多年轻学生成为红色领学者。
“采访”谈革命先辈,用红色精神激励年轻人。500多名川农青年用镜头探访抗美援朝战士、老党员等革命先辈,探索红色故事,感受红色文化,感受党的红色精神力量,从青年的角度探索尘封已久的红色记忆。
“我的祖先党员受了太多的苦,但他们从未放下信念。我感到震惊和钦佩。”采访结束后,一名成员说。土木工程学院“星火”团队的15名成员在遵义革命老区采访了红军后代,真实记录了党员的故事和精神,并将其整理成五个红色故事集,让党员的故事焕发出新的光彩,引导青年学生学习祖先的精神。
动物科技学院“寻找陌生人,追溯”团队30名成员在线采访老党员和退役士兵,在红色基地线下采访当地群众,与50多名党员和群众进行了深入交流,开展了10个以红色人物为主题的线上微团课。“我们有兴趣通过先进人物采访,引导年轻人回忆党的革命先辈,牢记党的光辉历史。”队长陈茜说。
温暖的新年志愿服务回报家乡
春运高峰期间,在宜宾市高县南汽车客运站,男女老少背着大包小包,匆匆踏上了回家的旅程。与此同时,各种口音的顾问不断涌来,商务旅游学院的张锐一一认真回答。作为志愿者组长,她还带领志愿者团队进行三品检查,为乘客提供失物招领、特殊支持等便民服务。
临近年底,内江高铁站迎来了客流小高峰。一个女人带着两三个行李包和轮椅上的老人艰难地走着。她在出口楼梯和旋转门通行时遇到了困难。食品学院甘宇赶紧上前帮忙,拿起行李包,引导女性去便携通道。早上八:工作30,为乘客提供各种帮助。尽管很辛苦,但甘宇从未抱怨过。
根据重庆北站广场的行程信息,法学系聂梓亭“看一看”、帮助一帮人进站检票,公交车和地铁“指一指”,帮助乘客顺利出行。
荷花便宜,瑞兔迎新,祝福满天飞...土木工程学院黄双琪手里有一张薄薄的红纸,折叠剪裁,手指翻飞,巧妙优雅的窗花时有变化,不“剪”单的年味涌了出来。湖北襄阳鱼梁洲明珠路社区与当地老年大学联合举办了“瑞兔聪明,剪纸迎春”活动。作为社区志愿者,黄双琪带领青少年学习剪纸技巧,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将窗花和春联送到辖区空巢老人家中。
从购买、选择韭菜、剁肉到包装、放入锅中、分包装,1000多个饺子的每一道工序都由动物科技学院许邈臣和社区工作人员组织。饺子又热又笑。一大早,许邈臣和社区工作人员乘公共汽车前往德阳市罗江区白马关镇太三村,为村民们包饺子、写对联、送上新年祝福。
“呆在家里过年,不缺衣食住行,但不热闹,年味不够。这里有笑声,年味随之而来!”信息工程学院马英积极参加社区举办的春节晚会。过去,她很少与社区打交道。为了准备晚会,她每三天跑一次社区,安排节目,运输表演道具,做题词板...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拉开帷幕,社区居民与孩子们一起唱歌、跳舞、表演书法、打架。
“没事,我们来上门服务。”来自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的王琳去重庆市北碚区蔡家岗镇三溪口社区开展了为期10天的回乡社会实践。“王奶奶,我们来给你打疫苗了。”王琳陪着医生去王奶奶家给她打疫苗。“我现在腿脚不太好,很难下楼。志愿者来给我打疫苗,给我一个健康包。非常感谢。”王琳协助社区为280多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健康包,并登记了80岁以上的老年人接种账单,协助老年人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动物医学院伍佳玲成为雅安市雨城区青江路社区志愿服务团队的一员。他走访了50多个社区,一对一地向独居老人分发口罩、抗原、药品等防疫物资。
来自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两板桥镇人民政府的“新”访客艺术与媒体学院罗洁正,一个接一个地记录着人们的家庭矛盾,“没有天然气,没有自来水,绿化设施不足……”玉龙村是一个扶贫村。为避免人们返贫致贫,她跟随驻村干部进行年终走访,记录我们的生活问题,并通过国防返贫监控系统登记记录走访情况,确保人们的生活质量。
“当地葡萄酒公司缺乏在线销售渠道,整体知名度不高。”“我认为我们应该创造一种高质量的直播方式,以增加在线销量和知名度。”土木工程学院吴俊杰和草业科技学院叶歆雅讨论了大邑县当地白酒企业存在的问题。16份计划报告,3个账户建立,现场资金选择调查...在成都市大邑县人民政府实习期间,吴俊杰和叶歆雅协助政府分析当地产业,准备直播销售商品。
“四川农民的两个学生认真高效地工作。我们也希望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帮助下,推广大邑县本土品牌,促进农村经济振兴。”领导提到。(据《中国青年报》报道)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