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新闻记者 谢忠翔
见习生 黄钰霖
依据证券日报新闻记者整理,截止到3月1日,国内已经有22个银保监局公布了2022年末商业银行不良率数据信息。总体来说,中西部、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部分地区的银行资产质量仍明显小于华东地区、华南地区等沿海地区省份。但过去一年,海南省、甘肃省、天津市等地正在加快不良率的压力降。除此之外,一部分沿海城市的不良率有一定的反跳,不良贷款余额增长幅度扩张。
银监会前不久公布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末,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3.8万亿,较今年初提升1699亿人民币;不良率为1.71%,同比减少0.09%;金融机构总计处置不良资产3.1万亿,在其中不良贷款处置2.7万亿。
一部分沿海地区地区
资产质量有所下降
2022年末,全国各地绝大多数区域内的银行资产质量保持稳定良好趋势,一些地区正在加快不良率的压力降。
依据全国各地银保监局公布的数据信息,截止到2022年末,11个地区的商业银行不良率较2021年末降低,海南省、甘肃省、天津市、大连市及山西省等地区不合格率减幅比较明显。在其中,海南商业服务银行不良率为5.39%,虽然维持高位,但同比减少3.36%;甘肃省的不合格率为4.5%,同比减少1.56%;天津市、大连市和山西的不合格率分别是1.67%、5.38%、1.58%,各自同比减少0.96、0.57、0.31%。
全国各省市区域中资产质量归属于“优秀生”的江浙沪地区“包邮区”,不良率不但保持底位,且较上年进一步压力降。在其中,浙江的不合格率保持了全国各地最低标准的0.63%,较上年降低0.11%,逾期贷款经营规模年之内降低37亿人民币;江苏省、北京的不合格率分别是0.7%、0.79%,各自同比减少0.04、0.02%。
非常值得提到的是,已公布不合格率的地区含有近10个省市同比增长,逾期贷款经营规模也会有所飙升。比如,去年末重庆不合格率为1.42%,较上年同期提高0.35%,反跳力度在22个区域中最大;广西省、江西省和深圳的不合格率分别是1.5%、1.32%和2.2%,各自较上年底增强了0.2、0.17和0.16%,不良贷款余额在过去一年各自提升151亿人民币、153亿人民币、约302亿人民币。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沿海城市,虽然商业银行不合格率整体保持底位,保持着高品质水准,但过去一年资产质量也有所下降。
比如,广东的不合格率再度“升破”1%,年之内不合格率升高0.13%至1.07%,不良贷款余额一年内新增加约368亿人民币,新增加规模在22个区域中最大;深圳市不合格率同比增长0.1%至1.62%,已连续三年飙升创出新纪录。此外,同为沿海开放城市活跃性区域内的青岛市,该地不良率较上年提高0.11%至1.19%,新增加逾期贷款约59亿人民币。
海南省、甘肃省等地区
不合格率仍居高位
虽然已公布数据信息的大多数地区银行资产质量维持稳定,但是也有中西部、东北地区、华南地区等地区商业银行风险性持续暴露,不良率亟需进一步压力降。
以不合格率处于高位的海南为例子。2022年末,各省银行业欠佳率高达5.39%,上年6月末乃为6.29%,而2021年末这一指标值一度达到8.75%。就其身后缘故,免不了与当地信用环境、房地产业风险传导等有一定的关系。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在今年的1月份,海南银保监局给出2023年“1号罚款单”偏向海口市农商银行,这家银行涉及到13项违法客观事实被罚没款710万余元。在其中,这家银行敏感内容多偏向房地产贷款业务,比如根据非房地产开发贷款学科派发房地产开发贷款。与此同时,这家银行还涉及到贷款风险分类有误、违反规定遮盖不良情况。信用评级机构联合资信在定级报告中指出,海口市农商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仍面临比较大经济下行压力。这跟海南主导产业房地产行业增长乏力、债务违约风险性逐渐显现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在今年的1月份,海南银保监局在举行的2023年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局2022年配合做好知名企业集团公司风险处置工作中,着力促进私募股权投资幅度,全年度处置不良资产920.5亿人民币。针对下一步工作,我局还强调,要加强个人信用风险管控幅度,提升不良贷款处置高效率,推动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加速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创新化险。
不合格率一样维持高位还因甘肃。2021年末,甘肃不良率一度飙升至6.06%,2022年末降低至4.5%,但仍然远远高于全国各地1.71%的平均。数据显示,甘肃是中国关键的能源、原材料工业产业基地,并且有比较多的农林牧等第一产业,这种产业链更加容易遭受经济发展环境危害,一旦经济恶化,第一个的便是贷款违约。
除此之外,东北地区多地的银行资产质量也尚需进一步优化。在其中,上年大连的不当率高达5.38%,而这一数据去年6月末一度居于6.13%;去年末吉林省的不合格率指标值为2.92%,较前一年升高0.11%;黑龙江的不合格率也远远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达2.4%,与去年差不多。
有采访的业界科学研究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说,不同地区的不良率有所差异是一种普遍存在。在他看来,银行资产质量与地区宏观经济政策、产业发展规划情况关系密切,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经济产业导致了结构型冲击性,经济回暖存有不均衡问题。
反跳工作压力不可忽视
民营银行风险性待市场出清
近些年,在我国中小金融机构逾期贷款经营规模升高,重点区域信贷风险进一步曝露,金融体制改革化险的需要进一步增加。对于此事,监督机构也再三强调,要扩宽不良贷款的处理方式。
上年6月,银监会公布《关于引导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聚焦主业积极参与中小金融机构改革风险化解的指导意见》,规定投资管理公司(AMC)加强对中小金融机构的私募股权投资幅度,适当放开资产回收范畴,提高金融业风险化解高效率。
2021年,逾期贷款试点正式启动,这也意味着金融机构每户公账不良贷款转让及个人逾期贷款批量转让得到“破冰之旅”。2022年12月30日,银监会政策研究室下发《关于开展第二批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将注册地址位于北京、河北省、内蒙、辽宁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河南省、广东省、甘肃省的城商行、乡村民营银行组织也列入示范点组织范畴。
截止2月28日,据银登中心官方网站公布,已设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流程帐户组织最新发布的名单上,商业银行总数已增加至19家,农商银行已经有4家,中小金融机构参加不良贷款转让还在持续扩充。但是,就参加示范点机构整体而言,不良贷款转让仍然以国有银行、股份行的子公司为主导,分别为188、252家。
商业银行私募股权投资脚步已经不断加快,而中小型银行不良资产反跳工作压力也不容忽视。
前不久,中国东方鑫城公布《商业银行2023年信用风险展望》称,一部分中小型银行公司治理及风险防控等多个方面存在缺陷,造成公司股权结构错乱、关联方交易市场集中度监管不紧、信用风险管理不审慎等诸多问题;一部分风险性资本增值能力较弱,内源性积淀、外界补充资本方式受到限制的民营银行,在风险性资产处理、消化吸收上存在一定难度系数,资产质量遭遇下迁工作压力。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