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动力电池生产车间,一条条智能设备构成的智能产线映入眼帘,实时生产动态全程可视;步入TOPCon光伏电池工厂,贯穿全部生产工序的AGV设备独立自主进行对接、安全避障,无人化工厂显露“冰山一角”……
这些画面是当下锂电池“智造”产业的一隅,也是先导智能等一批“国之重器”企业以创新智慧不断驱动经济效益提高的直接体现。近年来国产锂电智能设备各方面数据的优异,使国产锂电设备与日韩设备之间的分化愈发清晰,也加速了国内锂电制造全产业链全球化进程。
10月23日晚间,先导智能正式披露第三季度报。财报信息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约132亿元,同比增长31.8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3亿元,同比增长39.54%;单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1亿元,同比增长31.71%。
锂电池应用场景的不断变换、下游市场需求的快速扩容,多年来稳居全球锂电设备市场领先地位的锂电设备企业——先导智能,在这条黄金赛道中的“含金量”究竟如何?
技术引发“连锁效应”,质量+价格的双重优势的形成
将锂电市场拆分来看,动力电池可谓是近年来拉动锂电需求增长的第一架“马车”。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预计,2025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将达到1165GWh。届时,中国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达到470GWh,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2.5%。
在几乎可以预见井喷式下游需求的状况下,国产锂电设备要做到的是价格比日韩设备更实惠,质量要“齐头并进”甚至完全赶超。站在过去传统制造的视角,这或许听上去是“天方夜谭”,但今天智能革命掀起浪潮,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纵横交融,已经创造出更适宜国产锂电设备成长的土壤。
经统计,先导智能总营收自2018年到2022年分别为38.09亿、46.84亿、58.58亿、100.37亿、139.32亿元,而将时间线拉更长,先导智能自2015年上市以来已经实现了业绩8连增。纵观锂电制造产业发展图景,这恰好是锂电池从“制造”走向“智造”的关键时期,也是大规模生产崛起的时期。
回看过去,传统制造模式下的国产锂电设备生产效率、质量一度成为桎梏设备价值提升的痛点,尤其在锂电核心卷绕设备上。大部分锂电设备厂商集中于产业链价值更底端位置,依靠着低廉价格进行小范围内竞争。
沿着这个方向,先导智能跨“电容”入“锂电”的一举成功也就不难理解。从设备价值来看,先导智能最先切入的锂电卷绕设备本身属于锂电中段设备中价值量占比最高部分,而通过卷绕技术实现的设备性能大幅提升,更是让先导智能一时之间成为国产卷绕设备的“代名词”。
更为关键的是,在当时国产锂电企业面临日趋急迫的“降本”压力时,先导智能卷绕设备能够以日韩设备60%-80%的价格去满足下游电池生产效率、质量要求。这其中的根源就在于技术的承接迭代牵动的一连串效应,正如彼时对电容器卷绕技术的迁移使先导智能用更高的性价比撬动了国内外锂电市场。
今天,在智能技术的“催化”下,锂电池厂商真正迎来了实现大规模生产的契机。无论是先导智能单机设备、分段整合设备或是整线设备,产能的大幅提升以及锂电制造整线自动化、智能化的落地实现,都昭示着国产锂电设备在拉动锂电产能规模增长上已经有了更出色的表现。
目前全球效率领先的18650和21700机型都来自先导智能的圆柱形锂电池卷绕机,其中18650最高产能可达到每分钟45个;先导智能最新自主研发的高速切叠一体机达到了单工位0.45s/pcs,到达世界动力电池叠片设备顶尖水准;其高度智能化产线综合稼动率达到80%以上,可节省人工65%以上,产品合格率达到95%……
显而易见,在锂电池批量生产拉开序幕的今天,锂电设备赛道竞争已经不是过去简单的“价格战”,而是转向考验设备厂商是否拥有除价格外为产品增添附加值的能力。当全行业都在“奋力追赶”智能化平均线的情境下,先导智能的技术优势又该往何处发力?
数智赋能,领跑定制化市场
本质上来说,锂电设备属于非标定制设备,其涵盖的前、中、后段数几十道工序繁琐复杂,制造过程中所应用到的设备种类、分工也各有特色。但这意味着,定制化生产在锂电制造整线中具有相当的实现难度,叠加电池厂商自主拼线带来的设备标准不一等因素,锂电产业个性化道路仍存在可探索的价值。
而在锂电设备定制化领域,先导智能基于下游众多电池厂商合作基础上形成的数字化研发云平台,能够快速响应电池工艺设计和验证需求,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如今,随着锂电设备厂商与锂电厂商关系绑定愈发紧密,将技术优势延伸至研发定制领域显然成为锂电设备企业提高市场份额,构筑无形的竞争壁垒的重要手段。
截止目前,先导智能已与特斯拉、松下、LG化学、SKI、CATL、大众、宝马、比亚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蜂巢能源等锂电相关企业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供货关系。通过与这些一线电池厂商绑定,先导智能技术经验逐渐充盈,研发体系也逐步灵活完备。从技术到业务优势,又从业务优势转回技术,这正是锂电设备企业理想中的蜕变模式。
纵观先导智能锂电设备定制化之路,“数智化”一词贯穿始终。对于锂电设备这类新兴新能源装备来说,越早汇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越有利于维持自身创新力发展需求。站在锂电设备企业视角,出于缩短技术迭代的“阵痛期”目的,也应当尽早利用数智技术完成业务的全局赋能。
基于此来看先导智能给出的“智造+服务”一体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其不只是对定制化服务的补充,还是市场需求刺激制造企业而形成的从研发、制造到售后全业务链的一种创新服务模式。归根到底,这种模式以锂电池整线工艺集中为前提条件,服务于锂电池生产的全生命周期,追求创造更多经济价值。
不仅如此,在动力电池领域,先导智能现在正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智能柔性成套设备的研发投入。未来需求市场蕴含着无限变化的可能,电池厂商对产能的弹性释放要求也会随之“水涨船高”,而设备柔性生产能力有望成为下一轮行业技术卖点。因此先导智能技术、资金的提早入局,或将成为领跑未来定制化市场的关键一步。
工业互联网协同制造,未来发展方向
伴随国家“工业互联网+”战略部署的持续深入,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也开始向综合集成延伸,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加快普及。据统计,各地建成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近万个。可以说,这将是一次制造业的全面焕新,锂电制造产业已然身在其中。
先导智能“工业互联网协同制造”模式主要通过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这一形态展现。据了解,这套智能制造数字化系统现已实现从制造、管理、产品数据、物流到数据采集监控的全流程智能化覆盖,同时云管理系统的介入完善了售后服务,让每一个产品都能100%被追溯和管控。
在智造工厂中实现“脑、眼、手、脚”的全面协同,是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一大特色。更为关键的是,面对下游电池企业不断萌发的规模生产“降本增效”要求,这种高效、绿色、智能的模式肉眼可见适用于现实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在锂电池领域,目前先导智能通过横向拓展,已经将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应用场景深入至汽车及关键总成、光伏组件与光伏电池、3C等关键制造领域,并形成了多元化的业务增量方案。
再回到锂电池制造本身,虽然单机一体向整线智能的跃迁并不是“一日之功”,但工业互联网的出现无疑加速了这个过程。由此来看先导智能的发展史,恰好是对政策的敏锐把握、智造转型的及时开启这些微小因素的不断累积为其日后成长为全球锂电龙头埋下了可能性。
正如先导智能董事长王燕清在“圆桌论坛”中所说,“企业发展至今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是因为我们在每个阶段都制定了与业务规模、盈利能力相匹配的战略。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壮大是非常重要的。”
如今工业互联网协同制造模式下,设备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始终是支撑先导智能继续航海全球锂电市场的那一汪“活水”。对于锂电设备这样的高景气赛道,企业间比较终究还是要回归到技术创新层面。很明显,谁能借力数智浪潮攻坚行业痛点,谁就有机会率先开启下一轮的业绩领跑。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