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柱电池未来必横扫10Ah~50Ah电池市场。”鹏辉能源研究院院长王康博士基于大圆柱的前景如是判断。
当前,储能产业陷入极度的“矛盾”中:一方面行业“痛恨”集中内卷;另一方面,行业期待价格下降,降到储能能够用起来。
"(储能行业)自己想要革自己的命,自己革得又很痛。"王康用一句话总结了当前的痛点。
痛恨同质化、渴求创新,已经上升为“刚需”。王康博士在2024高工储能产业峰会上,对包括阳光电源王心旋在内的嘉宾提出的“工商业储能已经成为检验储能最好的赛道”判断表示极度认同。
2023年,鹏辉能源在工商业储能赛道展现出了自己的实力,出货量位居全国前三。这在王康看来,一方面,得益于鹏辉能源技术的沉淀;另一方面,得益于鹏辉能源对于市场的嗅觉。
诚如鹏辉能源已经在工商业储能领域证明了自己对市场前瞻的判断。另一平行赛道——大圆柱电池,鹏辉能源也同样表现出前瞻性判断力。
所有企业都应该重视大圆柱市场,
它很有可能是下一个储能蓝海
“所有企业都应该重视大圆柱市场,它很有可能是下一个储能蓝海。”王康博士呼吁,大圆柱电池应用场景非常广泛,未来的市场规模将会非常大。
从高工数据来看,预测2025年大圆柱的市场规模会到150GWh,2027年可以到300 GWh。
事实上,不管是在轻型动力领域,如两轮或者四轮的,还是郊游、露营等应用场景,以及前两年欧美爆火的户用储能,大圆柱电池都实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为什么大家对大圆柱的感知还不够强?王康指出,这在于它的规模化应用还没有走到一定的阶段。
大圆柱电池之所以没有走到一定的阶段,主要在于两个原因:可靠性、性价比。
其一,可靠性,更多体现在大圆柱要去取代或者如何发展新的应用市场。比如大圆柱电池如何直面现在软包已经成熟的产品形态的竞争,会在安全、制造、性能,甚至在市场接受度面临横向、纵向等多维对比。
“这对于大圆柱这样新的产品形态要面临的必经之路,也需要时间来突破。”王康强调。
另一个性价比。王康谈到,大圆柱最早接触到市场或者是真正地引起整个市场的关注是什么时候?是马斯克推出4680大圆柱电池。事实上,包括鹏辉能源在内的国内企业,很早之前已经开始做了大圆柱电池的开发或者产品的前瞻性研究。
特斯拉4680大圆柱电池的推出,也真正意义上引发了行业热议,其中最大的亮点在于——可降本超40%,从而全面降低制造业的成本。
“可以说,大圆柱电池推出之初的使命就是降本。”王康指出,面对这样的产业瓶颈最终还是要从技术角度寻找“答案”,大圆柱电池技术跟软包、方形实际上也是大同小异,无非是在安全、能量密度和性价比方面不断下沉。
大圆柱在未来竞争中如何胜出?王康总结道,主要在于高安全、高倍率、高能量密度、高质价比的突破。
未来1到2年大圆柱电池
一定会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在10Ah—50Ah这个市场领域,
方形和软包绝对不是对手
安全是储能之本。大圆柱本身的结构强度非常高,带着非常高的结构刚性,这是它的优势。劣势在于,单体能量密度非常高的同时,热量积聚,但散热面积非常低。
所以不管是安全还是功率性能,大圆柱电池存在独特的优劣势。大圆柱电池的市场突破,更需要电芯企业、pack企业如何更好做到扬长避短。
基于大圆柱电池的难点,鹏辉能源是如何突破的?
鹏辉能源开发了覆盖50Ah以下容量体系的产品矩阵,今年向市场正式推出大圆柱HOME-II系列。据统计,鹏辉能源已经交付了超3000万颗大圆柱电池。具体的技术表现的主流方向有两个:安全、耐用。安全,即电芯材料安全、系统安全;耐用指的是性能优异和使用时间久。
鹏辉能源是行业率先研究大圆柱电池的企业,从2019年至2024年,从研发、量产到HOME-II系列,聚焦“安全、耐用”双核心技术指标,不断从材料层级、结构层级挑战研发极限。
在结构创新层面,推出全球独创的独家专利双防爆安全结构,防震能力极强,可耐受8倍加速度24h反复极端冲击测试,并通过热失控试验。另外在热冲击方面,圆柱体系的出口,耐冲击能力非常关键,鹏辉能源开发了航空级的橡胶材料,24小时不间断反复冲击,电压、内阻正常。
“安全是前面的1,性能、价格都是后面的0,有了安全之后可以往后面填很多0。”王康博士谈到,首先是功率革新带来的耐用:鹏辉能源通过全新一代全极耳技术,革新电子流通路径,相较于传统数据,电子路径缩短30%,散热效率提升20%,基于此项技术创新,让HOME-II系列的内阻、功率在行业内居于领先水平。
功率的突破,使得HOME-II系列可以实现10C的充电。10C充电通俗来讲,就是手机领域的“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而对于轻型电动车、便携式储能来说,更能做到充电5分钟使用2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其次,循环寿命的突破,带来的耐用。圆柱体系本身的结构,从整个材料开发体系来讲或者结构开发体系来讲,大圆柱相对于软包和方形它的材料很大一部分是可以沿用的,更多的是结构带来的突破,比如电解液、结构稳定性的差异,以及硬力的释放。其中,硬力的释放是大圆柱电池技术攻关非常难的一点。
鹏辉能源通过独创材料配方设计,构筑了高弹性、强稳定性的界面,同时破解渗液难和循环膨胀两大制约寿命的瓶颈问题,实现HOME-II系列的循环寿命超5000周,保障用户高频使用超10年,有效降低用户换代频次,更省钱、更省心。
耐用最后一点就是,大圆柱电池如何在全天候、宽温域的领域范围内使用?最核心的还是如何实现离子和电子无障碍快速导通?鹏辉能源推出LTSC低温超导通技术,通过材料体系创新,粒径极配结合复合包覆,实现路径优化。并建立快离子导通界面,实现更小的电化学阻抗,让低温性能优异。同时,建立3D立体导电网络,让电子穿梭畅通无阻,相比行业,内阻降低10%。
基于上述大圆柱电池的前景及关键技术突破,王康预判,未来1到2年大圆柱一定会迎来爆发式的增长,而在10Ah—50Ah这个市场领域,方形和软包绝对不是对手。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