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二十八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继续做好当前经济发展工作,促进年初经济稳步复苏。
能源和电力不仅是反映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目前,在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能源产业充分发挥了提高能源生产和供应保障能力的作用。民生能源工程建设如火如荼,跨省输电通道规划加快,核电发展积极有序,油气增产增供,新能源基础设施兴未艾。
据估计,2023年,我国风能发电装机规模将达到4.3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将达到4.9亿千瓦,原油产量将达到2.05亿吨,天然气产量将达到60亿立方米以上,水力发电装机规模将达到4.23亿千瓦,核电新装机将达到289万千瓦...
春天经常来得早。能源产业从沙漠到岛屿,从城市到农村,从工厂到田间,按下“快进键”:东南海风扇转得很慢,西北戈壁风景基地的建设如火如荼。大量重大能源项目密集开工,加快推进,不仅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煤、电、油、气保障,也为优质经济增长注入了澎湃动力。
努力工作,努力开始新的局面。
“开始工作!”1月28日,在兔年第一个工作日,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在2023年第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启动仪式上宣布,795个重点项目正式启动,包括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零部件二期、榆林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50万吨/年DMC项目、黄陵矿业智能煤矿智能矿区建设等。总投资5646亿元,同比增长26.3%。
与大局有关。最近,“春节第一会”、“动员会”、“集体开工仪式”在全国各地举行,全面吹响了促进经济增长的号码。煤炭化工、高压、风力发电、光伏等重大能源项目无疑是今年投资建设的重点领域。
内蒙古要求加快建设大型景观基地、源网负载储存、景观制氢等场景项目,努力重塑新能源领域的“工业内蒙古”,并网安装2500多万千瓦,扩大场景应用规模1000多万千瓦。
青海提出推进首批1090万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并网建设,第二批700万千瓦全面建设,第三批1000万千瓦计划目标获准,李家峡扩大能源并网发电,加快羊曲、玛尔挡水电站建设,建设哇、同德等抽水蓄能电站。
新疆决定推动央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共同开发油气资源,大力发展高档聚烯烃等精细化工产业。同时,建设一批大型现代智能煤矿,推进“新疆电力出口”配套煤电和新疆煤电支持项目。
能源企业也忙于生产、抢订单和投资项目。。。努力“跑”!在东方电机生产线上,抽水蓄能、重点核电、清洗低碳热电等核心设备制造现场如火如荼。在国家能源集团,第一个月的生产经营迎来了“好局面”。全月发电、铁路货运、船舶货运、化工产品销量均超过计划,自产煤产量持续16个月,达到峰值5000万吨。
网络投资在促进宏观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电网董事长辛保安透露,2023年中国电网投资将超过5200亿元,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我们将进一步扩大我们的职位,稳定我们的就业。2023年,我们计划再次提供4万多个职位,建设5个抽水蓄能电站。
在中国的道路上,能源项目的建设正在掀起一股热潮。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所的优势林伯强表示:“近年来,国际能源需求持续紧张,价格昂贵,供应链严重混乱。能源产业具有投资大、产业链驱动作用高的特点。此时,加快能源项目建设非常重要,既保证了国家能源安全,又为产业的持续复苏提供了丰富的“血液”,通过大规模投资促进了经济增长。
促进内需绿色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工业发电量超过8.4万亿千瓦时,比去年增长2.2%。火力发电增长0.9%,水力发电、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增长5.3%,比去年增长0.9个百分点。据初步计算,2022年,与去年相比,能源消费总量增长2.9%,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0.8个百分点,煤炭、碳和碳的比例增长0.2个百分点,石油的比例减少0.6个百分点。
以新能源为代表的绿色投资,在“双碳”目标下,正成为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举了一个例子:“推进以绿色低碳转型为重点的重大能源项目投资建设,如跨区域输电通道、新能源基地等。,可以带来扩大国内需求、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增长、稳定就业、引导民间投资等经济效益。“十三五”期间,中国电网投资700亿元完成抽水蓄能建设,推动上下游产业投资近2300亿元,提供10万就业岗位。预计到2030年,新能源产业将推动中国GDP增长2.5万亿元,提供402万电力。
能源企业在绿色低碳转型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华能集团董事长温枢刚表示,将牢牢把握绿色转型的发展方向。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安装比例将达到50%以上,新能源安装将超过8000万千瓦。三峡集团董事长雷明山提出,要做大绿色能源业务,精益经营长江主流梯阶枢纽,高效推进水电储蓄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新能源发展。据国家能源集团介绍,光伏、光伏、江苏、中国、浙江、中国、浙江、中国、浙江、中国、浙江、中国、浙江、中国、中国、中国、中国
袁家海认为,未来投资建设的重点将继续转移到新能源和源网络的联合储备方向。水电投资将继续推进西南。第四代核电和小核电在可靠性和经济性方面的突破将加快核电的投资和部署。火电投资的重点将转变为灵活性转型、节能减排转型和供暖转型,支持系统的灵活性,实现清洁高效的应用。为了解决以短期电化学储能和长期氢储能为代表的新储能和需求侧资源的广阔投资前景,解决了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带来的电力供需平衡问题。
优质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向鲜明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最新全社会用电数据,2022年三大产业用电量呈上升趋势,体现了中国经济稳定复苏、活跃度提升的良好趋势。业内预测,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生产活动将加速恢复正常,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速将明显恢复,预计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将大幅增加。在这种背景下,能源项目有了更好的市场支撑,能源项目建设和社会经济增长有望产生更好的互动。
但值得注意的是,推进重大能源项目并不是简单的增加投资,而是在调整能源结构、提高供应质量的基础上寻找高质量的产业发展。例如,煤炭和碳是内蒙古的支柱产业,但如果我们只是害怕产量,不延长产业链,提高转化率,我们就无法改变“挖煤卖煤”的简单局面。例如,国家鼓励“适度提前”规划供电措施,但当地单独规划不匹配、不连接、不同步可能导致无效投资。盲目从众煤炭电力建设和新能源项目可能会增加供电系统的压力。
袁家海建议,能源电力工程建设不仅要防止发电装机不足造成的缺电风险,还要防止结构性矛盾造成的缺电风险,如煤电基荷发电能力过大、灵活性不足、新能源大规模并网超过系统消耗能力、用电能力缺乏弹性响应能力等。,并坚持将供电系统结构的转型和整体改进作为提高供电能力的主要起点。
对企业而言,投资和建设也应计算经济账户。国家电力投资董事长钱志民强调,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管理效率和发展质量,努力全面建设国际绿色能源公司,“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资本回报质量和业务效率的‘认可’。
“技术创新可以给企业带来投资回报。林伯强指出,风能发电、光伏、氢能、储能等领域发展迅速。掌握核心技术可以帮助中国企业从资源和产品出口转向能源技术和标准出口,从而更好地开拓全球市场。
目前,我国正在加快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科技创新应发挥核心驱动作用。袁家海指出,要推进能源技术革命,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突破一些颠覆性、变革性的技术,支持碳中和,从先进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综合利用、新的供电系统及其支持、安全高效的核能、绿色高效化石能源综合利用、能源供应数字智能等方面推动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