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扩大BIM技术创新应用范围,打造先进人才队伍与行业领先技术能力,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勘察设计研究总院(以下简称“中冶建工勘设总院”)联合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联达”),成功举办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
大赛成果汇报暨颁奖典礼
本次大赛由广联达提供专业的培训服务与全程的技术支持。中冶建工勘设总院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学练赛评一体化赛事机制,深化BIM、AI等前沿技术在院内的创新应用,与广联达共育优秀数字化设计人才,共同探索数字化设计落地路径,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注入崭新动能。
一、精心组织策划,尽展标杆风采
院内各专业设计师积极响应、热情投入,全院共计19名设计师报名参赛,参与率达40%。
经过为期两个月的赛事筹备、技术学习与激烈角逐,参赛团队与设计师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创新的设计理念,高质量完成了赛事任务。
大赛最终根据评分排名评选出团队奖两名(建筑一分院、市政分院)、个人奖6名(各专业综合评分第一名),并在成果汇报暨颁奖典礼中,由中冶建工勘设总院与广联达西南分公司领导分别为获奖团队与设计师颁发荣誉奖状及奖品,从而有力地发挥了优秀的示范效应,在院内营造出良好的“比学赶超”的技术创新的学习应用氛围。
获奖团队、设计师合影
这不仅是设计师个人能力提升与创新探索精神的展现,更是中冶建工勘设总院数字化人才培养成效的有力证明,为后续更多复杂项目的BIM技术应用落地做出来积极有成效的探索。
二、BIM技术价值创造,重塑设计新范式
本次大赛获奖项目不仅在三维模型的完整性、准确性上表现突出,更在碰撞检查、工程量计算等实践应用环节,充分体现了广联达数维设计产品在提升设计质量和协同效率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展示了BIM正向设计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多元可能。
由团队一等奖——建筑一分院完成的智能制造产业园标准厂房项目(N58-3地块),是竞赛成果在生产一线转化应用的典型范例。
(一)项目介绍
项目位于重庆市大渡口区建桥工业园C区,属于大渡口区“高新区建桥园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其中N58-3用地面积35808.27㎡,场地呈基本规则的长方形,内部无保护植物、文物等,可衔接至现有市政管网。
(二)BIM技术应用亮点与核心效益示例
1.参数化建模简化门窗设计过程
本项目对于门窗的深化设计要求较高,设计师在数维设计产品的构件库中,通过门窗设计助手强大的参数化建模能力,解决了门窗构件制作效率低的问题,为项目三维正向设计赋能,提高建筑设计效率。
2.专业智能校审
基于项目类型与相关规范,利用软件智能校审设计图纸,在制图过程中根据校审结果及时调整设计,避免设计反复,提升工作效率。
3.结构荷载校核
通过对PKPM模型及参数的一键导入,关联结构的计算模型,通过参照建筑模型,根据相关的构件进行荷载的一键校核,最终根据校核结果对计算模型进行轻微调整,从而有利于更好地节约材料成本,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
4.机电专业计算
在机电正向设计中,运用数维机电设计软件集成的全专业计算功能,直接在建模环境中高效执行核心计算任务,实现项目成本控制前置与高效准确。
5.土建、机电专业碰撞检查
通过模型碰撞检查功能优化给排水管线路径10处,暖通管线路径5处。依据碰撞列表,检查出5处结构预留孔洞定位问题,从而减少了项目后期变更风险。此外,电气桥架、给排水管道、暖通风管碰撞检查硬碰撞27处,通过调整各机电管线位置,可实现施工现场安装按图施工。
6.过程算量
通过数维软件的BIMQ插件,各专业可实时提取设计模型的工程量,及时调改超指标项(含钢量、含砼量等),辅助设计师实时把控设计经济性,为设计优化方案与方案经济性比选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此外,过程算量有利于增强设计与造价协作互通,减少项目变更和返工,实现尽早开展成本测算(风险控制前移),提升盈利能力降低亏损风险,进而提升上下游满意度和合约履约能力。
7.成果算量
利用数维设计产品一键生成项目工程量,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成本测算,相较传统算量模式实现大幅提效,且最终通过预算对比,优化费用约5%。
三、广联达精心赋能,奠定技术基础
为确保赛事质量,切实提升设计师的技术能力与成果水平,中冶建工勘设总院联合广联达构建起系统化的全程服务伴随与技术培训体系。
赛事筹备期间,广联达组织技术专家面向全院开展高质量的数维实操培训,包括院总工、分院院长、专业负责人及各专业设计师等30余人积极参与,从而全面提高了院内设计师操作水平与技术储备。同时,广联达通过建立服务伴随群、线上线下结合答疑等方式,确保服务响应及时,为赛事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软件实操培训
四、提质增效看得见,一线省力高层定心
本次大赛不仅验证了数维设计产品对于个性化、复杂化场景的灵活适配能力,也体验到了国产BIM技术应用带来的切实改变,更让中冶建工勘设总院不同岗位的工作者切身感受到国产平台和引擎在人才共育、技术攻坚与生态协同上的实际效益。
(一)引领企业技术升级
中冶建工勘设总院常务副院长王曦:从成果展示来看,广联达数维设计软件在应用深度上符合公司预期。未来将推动广联达数维设计软件在全院应用落地,与广联达建立更加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中冶建工勘察设计研究总院数字化转型加速,确保取得实质性成效。
中冶建工勘设总院副院长周才建: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对引领和支撑未来生产技术的转型升级意义重大,希望以此为契机,将大赛成果与经验迅速赋能到即将开展的实际项目中,切实发挥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价值。
(二)协同管理便利性提升
建筑二分院副院长黎红:数维设计产品可视化效果好、碰撞检查功能实用,协同管理功能方便,也满足管理的需求,特别是还可以做权限管理和合模查看,方便对整个项目的把控。比赛中能及时通过模型去发现传统二维图纸的错漏,对于图纸质量有一定提高。
(三)技术易用性突破
个人专业最佳表现奖-建筑设计师蒲玉巍:软件比国外某BIM软件更易上手,建模更高效。数维软件各专业之间的连接参照能够节省一部分协同、沟通时间,模型设计完后也能及时交付造价专业,节省一定的造价计算时间。
个人专业最佳表现奖-暖通设计师何忠:用数维软件建好模后,通过碰撞检查功能可以直观看到碰撞情况,对于优化管线排布、提升设计质量帮助很大。
五、布局未来,国产BIM助力数字化转型加速
本届大赛通过技术比拼与经验共享,涌现出了一批创新成果与优秀个人,不仅在实战中检验了国产BIM软件的产品性能,更是中冶建工勘设总院迈向全流程数字化的战略起点,为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未来,中冶建工勘设总院将与广联达搭建起更加深入的技术交流与战略合作关系,持续推进BIM软件国产化替代,加速构建贯通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项目造价、施工等全流程的正向设计体系,不断培育复合型人才团队,系统沉淀企业级标准化数据资产,为AI智能审图、参数化设计等智能应用夯实数据根基,共同破解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痛点难点,为推动行业向智能化、精细化发展注入中冶动力。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