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新闻记者 邓苍鹰 刘敬元
做为管控风险的领域,保险业如何有效融进“全民健康”发展战略?在今年的两会,关乎民生的惠民保、长期护理保险等成为意味着委员们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
加强引导惠民保
全国人民代表、中国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燕芳接纳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惠民保做为多层面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填补,借助保险费用低、保险金额高、核赔随性的优点,展现供求两旺的趋势。
与此同时,在她看来惠民保业务在参保率、风险防控、参与主体规范、商品定价机制等多个方面依然存在上升空间。对于惠民保这类具备很强政策的保险理财产品,她提议进一步加强政策引领,搭建公与私权益调合体制,产生共建共治共享之间的互动布局,确立参与主体与参与者岗位职责,连通居民医疗保险、保险企业及医疗卫生系统间的数据壁垒,推动惠民保业务流程健康、可持续发展观。
政协委员、对外经贸大学商业保险教授、常务副院长赵莹表明,2020~2023年,惠民保经历了从井喷式发展到遭遇巨大挑战的改变。惠民保业务流程主要存在三大相关的问题:一是市场定位和全国各地同质化现象难题。怎样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产生惠民保与其它医疗保险共同进步的新格局,进而反映本地产品特性变成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参保率不够且缴纳社保群体构造欠佳。从参保情况来说,鉴于商品对青年群体与健康人群诱惑力比较低,造成缴纳社保群体构造不良难题,即缴纳社保人平均年龄太高,身心健康人群占有率不够并继续外流,并有再次加重的风险性。三是赔偿不均匀且存有过度医疗风险性。大部分商品遭遇赔偿太低或赔偿超预算问题,阻拦惠民保的稳步发展。
因此,她明确提出几个方面的对策与建议,其中之一是加强惠民保的相关政策扶持力度。健全惠民保有关制度建设,提高组织建设协同化。强化顶层设计,基本建设惠民保统筹规划与基层实践活动彼此推动结合的发展之路。探寻提升基本上医疗保险政策与惠民保现行政策间的对接,提升惠民保做为多层面医疗保障制度内层的重要意义,保证惠民保长期性可持续发展观。
健全老年护理体制
伴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快,老年群体的老年护理难题也引发了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
赵莹提及,在我国老年护理还处在初始阶段,人们对于优质护理服务的认知较为模糊不清,老年护理管理制度和运行体制并未健全。人口数量老龄化加剧老人失能老人风险性,与此同时在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并未列入社保体系,老年护理服务业发展趋势相对滞后。因此,赵莹明确提出有关提议,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探寻可持续的医护保障体系;二是加快实施大城市示范点,逐步完善老年护理保障体系;三是推动医护产业发展规划,促进智能养老优质护理服务。
“推动老年护理体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共享发展,应从我国战略层次综合处理关联老年人护理的重要和长久难题。”赵莹说。
周燕芳将角度进一步聚焦到长期护理保险层面。她坦言,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我国将来的基本上社会保障体系,视作基本医疗保险规章制度,地方财政拖底,改善民生。提议参考居民大病保险,将政策长期护理保险列入,减少保险企业经办人员政策长期护理保险成本,助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不断安全运行。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