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新闻记者 韩忠楠
做为国民经济主要主导产业,车辆产业发展不但事关居民收入、社会经济发展,还和促进翠绿色、绿色发展,推动绿色经济等密切相关。
于今年两会上,多名汽车界的人民代表、人大代表围绕怎样推动汽车市场、促进中国车企“走向世界”、推动无人驾驶商业化的落地式、夯实供应链管理破译“受制于人”难点等明确提出众多提议。
提升汽车市场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了与汽车工业相关的信息。2022年,政府部门大力推广交易新业态新模式,采用减少汽车购置税等举措推动汽车市场,新能源车销量增长93%。
未来展望在今年的的工作重点,汽车工业仍是不能绕开的主要版块。
全国各地乘用车市场信息内容联席会议理事长崔东树告知证券日报新闻记者,平稳大宗消费的关键在于平稳汽车市场。将来必须从车辆项目生命周期着眼于,将扩张汽车市场和推动产业链持续发展紧密结合,逐步完善汽车市场现行政策。
全国人民代表、广汽集团经理冯兴亚表明,在津贴及减税降费大规模减收,消费者对于大宗商品现货购买欲望并未修复的大环境下,提议国补现行政策向需求方业务转型,对新能源车交易执行不断补助、直接把特惠补助给客户,并持续车辆购置税优惠现行政策。
全国人民代表、长安轿车老总朱华荣也注意到税收优惠政策转变给汽车市场所带来的直接关系。朱华荣分析道,在我国的主力汽油车消费税税率现行政策很多年不变,与现实需要已出现误差。与此同时,在我国车辆税金比较多,增强了客户的购车成本,不益于扩张汽车市场。
鉴于以上环境,他建议把2.0L以下的排量的车辆消费税率递减。将汽车购置税、汽车消费税合拼,保存一个税收,并提高政府财政留成占比。
除此之外,对于车辆的物流环节,也是有代表建议必须促进二手车市场变得成熟,完善报废机动车回收再利用管理体系,推动汽车循环商品流通,从而进一步拉动消费。
加速中国车企走向世界
于今年政府报告表露的八项工作要点中,更大力度吸引和吸引外资是近年来工作中的主要任务之一。
进一步扩大进口,不但也为车辆产业发展产生更为广阔室内空间,也巨大利好消息于中国车企的“走向世界”。
官方数据表明,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311万台,跃居为全球出入口第二大国。在其中,新能源车出入口做到68万台,增长速度1.2倍。依托完整的供应链和全产业链支撑点,好几家我国新能源车企积极主动出航,深层次欧洲地区发达国家销售市场,逐渐在国际市场获得核心竞争力。
但是,在具体的在实践中,我国新能源车出海之路仍存考验。具体表现在三层面:一是欧美国家工业大国全方位涉足新能源电动车行业,技术壁垒高筑,贸易保护主义作风仰头;二是出口认证繁杂,步骤尚需提升;三是货运物流费用较高,航运业仓位焦虑不安、运输能力失调且时间长。
针对以上考验,多名代表委员围绕贸易政策提升、市场规范创建及其物流成本控制等好几个视角提出了实际提议。
全国人民代表、奇瑞控股集团总裁尹同跃表明,提议国税总局、中国海关总署等有关单位科学研究进一步降低全车进口税,便于争得更为互惠互利的贸易政策。另一方面,提议国家商务部等部委局加快与中国汽车出口核心市场该国或地区签署自贸协定或进口关税同盟,制订与汽车相关的关税政策。与此同时,推动与已签订贸易协定国家第二阶段商谈,将车辆列入协约文件目录,加速汽车产品进口关税互减的过程。
政协委员、工商联副书记、赛力斯集团总裁张兴海则建议给与现行政策专业性具体指导,协助汽车企业了解国外车辆市场规范等。针对出航成本高昂、运力不足等问题,提议连通包含广州南沙港、宁波港等海港运输通道,实现多港出航;铁路线上进行降成本,补助货运价格。
加快无人驾驶运用落地式
中国汽车企业的“走向世界”离不了国内制造业的整体支撑点,也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的合力。
对汽车工业来讲,现阶段最核心的技术研发和智能化升级大多是围绕无人驾驶进行的。近些年,在我国为推进无人驾驶产业链渐近发展趋势,发布多种扶持政策,公司也专注于这一展望行业展开了众多技术研发。
第一次入选全国人民代表的威马汽车老总何小鹏提议,在原有各个部门、各个地方促进和制订的法律法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法规体系,加速无人驾驶汽车有关法律,确立自动驾驶运作后的法律法规规定、商品准入条件规定、事故认定界限、产品责任等。
“目前,在我国无人驾驶汽车商业运营欠缺实际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持和标准,且各个地方颁布的无人驾驶汽车商业运营示范点要求不统一”。冯兴亚还认为,以上主观问题,不益于无人驾驶汽车商业化的,建议把无人驾驶汽车法律列入下一个五年立法规划,并尽快创立重点法律调研组,探寻制订无人驾驶汽车商业运营重点法律法规,以助推在我国汽车工业在全球信息化、智能化浪潮中占得先机。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