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韩远飞
虽然他们已经站在退市的悬崖边,但一些上市公司似乎不愿意通过退市听证会的“最后一根稻草”努力工作。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截至5月15日,今年已有9家潜在退市公司向交易所提出听证申请,特别是2022年年报发布后的5月,7家公司提出听证申请。
从申请内容来看,上述公司也知道退市的原因,从财务不合格到年度报告非标准,再到重大非法退市,退市的原因多种多样。从最终结果来看,由于退市的“证据”是确凿的,即使它提交了参加听证会的申请,预计也很难改变退市的情况。
退市前的“最后一搏”
记者注意到,在上述提交听证申请的上市公司中,有许多以前的“恶魔股票”,如*ST潜水。*ST潜水公司于5月5日发布了可能终止上市的公告,然后于5月11日向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交了听证申请。
回顾过去,*ST的潜在股价已经走出了“过山车”市场,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公司股价从每股约11元飙升至180元(前恢复),总市值一度超过300亿元。随后,公司股价一路下跌,目前只有4.65元,总市值低于10亿元。
股价的巨大波动引发了“被操纵”的质疑。2020年12月,*ST收到原实际控制人仰智慧的通知,后者于当年12月11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发布的调查通知。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中国证监会决定立案调查仰智慧。2019年9月,公司开始销售蓝色体育、收购北海慧玉、增资上海招信、计划收购大唐仓储等一系列资本运营。股价炒作充满噱头。
现在,*ST已经潜入退市的边缘。具体来说,自2022年4月25日起,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预警后,公司于今年4月28日披露了退市风险预警后的第一份年度报告。因此,公司2022年财务会计报告被发布了无法表达意见的审计报告。因此,深圳证券交易所计划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即便如此,公司还是提交了听证申请,打算“最后一搏”。
类似于*ST中潜,一些潜在退市公司也打算“最后一搏”。例如,2015年至2018年,公司净利润为负,触及终止上市标准,触及重大非法强制退市,深圳证券交易所计划实施重大非法强制退市;如*ST新文章,公司2022年财务会计报告保留审计报告,触及股票终止,深圳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目前,这两家公司也提交了听证申请。
为了提高自律监督的公平性和透明度,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沪深证券交易所此前发布了《自律监督听证程序细则》。在纪律处分审查或者终止上市审查过程中,当事人可以在作出自律监督决定前申请听证,交易所应当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辩护意见。
这些公司曾尽力“保壳”
虽然相关公司可以通过听证来陈述和辩护意见,但从最终结果来看,听证会很难改变退市的结果。最典型的例子是科林退出。该公司于今年2月9日晚宣布,该公司向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交了听证申请,但最终的努力并没有生效。3月17日,科林收到了终止股票上市的决定,现在已经退出了资本市场。
2019年4月,科林退市因2018年财务报表被会计师事务所发表意见而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0年4月29日,因2019年财务报表经审计净利润为负,继续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此外,由于2020年财务报表经审计净利润为负,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自2021年4月29日起,科林退市被继续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科林退市压力急剧增加,决定“大胆战斗”,想通过“金融技术”渡过难关,但最终未能如愿以偿。2022年12月29日,根据江苏省证监会发布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通知书》,科林退出错误,采用总额法确认新媒体广告业务收入,虚增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导致公司2021年年报虚假记录。公司2021年虚增收入6719.35万元,营业成本6719.35万元,分别占2021年年报披露收入和营业成本的39.52%、52.24%。扣除上述虚增营业收入后,公司2021年收入低于1亿元,净利润为负。
虚增收入已成为公司退市的“导火索”,听证申请无法改变其退市命运。在新的退市规定下,科林退市也成为另一家因大规模虚增收入而终止上市的公司,与主营业务无关,触发组合式财务退市指标。
此外,上述一些提出听证的公司以前也想借助关联方的“红包”、实现债务豁免的“保壳”也成为交易所关注的焦点。例如,*ST新文于2022年12月30日宣布,实际控制人通过极其复杂的合伙分配方式向上市公司捐赠6亿元。对此,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出关注函,要求公司解释实际控制人不直接进行现金捐赠,而是以合伙企业退出股息的形式向公司安排资金的原因和目的,并解释交易的商业合理性。
另一个例子是*ST银河,该公司于2022年12月30日宣布,该公司已收到债权人李振涛和石家庄中房置信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出具的债务豁免确认函,总债务3.1亿元。对此,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出关注函,要求公司说明大额债务豁免的具体原因和商业合理性,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是否与相关债权人有“抽屉协议”或其他交易安排,是否涉嫌内幕交易。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