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玥
四位成熟的基金经理,约三年,两个目标,一个产品。将于5月底发行的工行试点三年持有混合基金,近期市场讨论较高,重点关注四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的创新模式。
团队管理是否有奖金?对抗市场不确定性有效吗?锁定三年能否有业绩?业内人士认为,从一个基金经理管理多个产品到多个成熟的基金经理管理一个产品,龙头公司正试图从产品创造层面挑战一系列行业慢性病。
数量叠加还是技能结合?
一位资深行业观察家告诉《上海证券报》,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拓宽投资领域,一些大型活跃股权基金将让两位不同研究方向的基金经理共同管理一只基金。随着“固定收益+”基金的普及,股票和债券搭配的“双基金经理制度”在业内进一步普及。
与上述情况不同,工行领航三年由杜洋、胡志利、谭冬寒、盛震山四位经验超过11年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共同管理。他们有着相同的理念和不同的风格,涵盖了消费、制造业、医药等不同的研究领域。他们过去的长期表现值得称赞。
四位成熟的基金经理共同管理产品。决策机制是什么?该公司回应说,基金经理的“并联”合作模式将采用分仓管理机制。具体来说,基金经理定期召开资产配置决策会议,形成对市场投资风格的判断,动态调整子组合的绩效比较基准。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各基金经理根据资产配置决策会议形成的风格配置建议和调整后的业绩比较基准,确定各自管理组合的行业配置和个股选择。
如果基金经理之间有意见分歧怎么办?作为领导者,杜洋说,分歧不是坏事。如果四位不同风格的基金经理有一致的预期,很可能表明这一预期已经在市场上得到充分反映,并达成共识,这不利于把握前瞻性的机会。团队的共同目标是在充分讨论后形成一个整体的资产配置结论。一旦决策形成,整个组合将在统一的计划下采取行动,子组合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整个产品不偏离资产配置决策,给基金经理一定的空间。
平台基金能否穿越不确定性?
自2023年以来,市场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从外部环境和经济趋势,到行业繁荣和个股表现。“赚钱越来越难”已成为市场参与者的共识,也在一定程度上给资产管理行业带来了新的问题。
此外,从行业层面来看,2019年至2021年扩张后,公共基金行业逐渐从快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过去明星基金经理的光环逐渐消退。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是每个基金公司都在思考的问题。
工行瑞信秉承“一站式解决股权投资痛点”的目标,努力从产品创造层面打造一只能适应所有风格、覆盖所有行业的平台基金。对此,公司解释说:首先,经过25年的发展,公募基金得到了行业整体长期收益率的认可,但部分产品业绩稳定性差,阶段性波动大。投资者在看到优异的业绩后,往往会在阶段性高点买入,投资体验差。其次,中国有5000多家上市公司。随着全面注册制度的实施,数量将继续快速增长,基金经理更难考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各基金经理在投资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的方法体系、投资风格和优势领域,难以应对市场风格转换、行业轮换和产品规模快速增长带来的挑战。其次,美国最大的公募基金之一——资本集团率先推出了多基金经理共同管理模式,效果良好。这种模式在全球资产管理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历史表现来看,这类产品与市场变化、规模变化、投资经理变化等挑战的兼容性较强,产品性能持续稳定。
然而,该行业对这种创新模式也存在一些争议:如果一个产品由多个基金经理管理,如果性能相对一般,是否会浪费人才和资源?虽然这些基金经理都很强大,但他们能确保在产品锁定期内没有人员流动吗?决策机制是否会错过相对繁琐的市场机会?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回答。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