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艘船!2022年,中国造船业“成绩单”发布,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液化天然气(LNG)在船舶运输订单和交付领域取得突破,全球订单总量占30%以上,创历史新高。这也是中国经济和科技水平不断发展的生动写照,体现了造船业的努力。
LNG船被称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造船业三大明珠”之一,占领LNG船市场的意义何在?
成为全球能源运输的重要参与者
——国际市场对LNG船舶的需求急剧增加,中国船企抓住机遇
2020年,中国造船业造船竣工量、新接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各占全球总量的47.3%。、这个成就显示了中国制造业的实力,55.2%和49.0%。但是,在高端船舶制造领域,中国造船业也出现了“新航迹”。
总长度333米,型宽60米,以LNG为主要燃料,配备LNG双燃料主机、发电机、锅炉,进入CCS单一船级,并授予NaturalGasFuel附加标志——这款红蓝配色的“大家”是世界上第一艘LNG双燃料超大型石油船“远瑞洋”轮,这是去年竣工交付的。“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大型船舶集团推动了LNG作为主燃料在超大型石油船上的应用,也为大型船舶节能减排、航运行业助力“碳达峰”和“碳中和”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2022年,中国船企承担了55艘大型LNG运输船的订单。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告诉记者:“这一成就打破了中国少数承包商对LNG运输船舶建设市场的大规模垄断,开启了全球气体船舶领域充分竞争和发展的新阶段。
2008年以前,中国没有自主建造和定制的LNG船只。长期以来,韩国船企在全球LNG运输船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08年,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建成并交付了中国首艘国产大型LNG运输船“大鹏昊”号,成为“破局者”。目前,沪东中华已有近50个手持订单。“中国LNG船已经实现了快速发展的追求和迭代创新,不断缩短与国际同行的差距。上海和宋都抓住了全球LNG船订单的爆炸式增长。”
根据李彦庆的说法,自2022年初以来,国际市场对LNG船舶的需求急剧增加,新兴造船市场迎来了LNG船舶购买高潮,这给中国船舶公司带来了进入市场的机会。
2022年3月,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分别获得第一份大型LNG运输船订单,正式进入LNG运输船建设市场,并承担后续批量订单;2022年10月,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有限公司获得第一份大型LNG运输船订单;12月,招商局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与欧洲船东签订了4份2份2艘18万立方米的大型LNG运输船合同...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形成了一批以沪东中华、大型船舶重工、江南造船、招商海门、江苏扬子江船业为主的大型LNG船舶建设企业集群。”李彦庆说:“随着订单的掌握和高端LNG船舶的成功建设,中国造船企业已经成为全球能源运输的重要参与者。”
建造难度堪比航空母舰
——接触零下163℃液体天然气,安全是建筑设计考虑的主要因素。
LNG运输船是国际公认的“三高”产品,高科技、高难度、高附加值。它与航母和大型游轮一起被称为“造船皇冠上的三颗珍珠”。建设有多难?
据报道,LNG是液化天然气的缩写,其主要成分是甲烷,被公认为地球上最干净的化石能源。LNG船舶作为“海上非常冷冻的汽车”,代表了造船业的最高水平。据沪东中华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船型建设属于“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工程,对建筑企业的整体实力进行了高度考验。
建筑设计首先要了解安全性。李彦庆说,建造LNG船只的难度堪比航空母舰。“特别是LNG液体舱围护系统,触摸零下163℃的液体天然气,是建造大型LNG船只的主要技术难点。”李彦庆说,装载后的LNG船被业界称为“沉睡的氢弹”,17万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含有相当于32.3万吨TNT烈性炸药的能量。数万吨零下163℃的液体天然气漂洋过海,安全完成数千公里的长途货运,对LNG船舶的安全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占领LNG运输船市场对中国来说意义何在?
目前,天然气作为一种密度极低的气体能源,只有两种长途货运方式:管道输气和LNG船舶海运。“对于中国来说,这不仅仅是船舶订单数量的问题。LNG产业水平与天然气等能源安全问题密切相关,与国家战略能源安全密切相关。”李彦庆说:“此外,LNG产业在‘双碳’的背景下不断发展,可以适应中国的能源市场形势,协助调整区域能源结构,减少能源供需矛盾,促进燃料供应结构的变化。”
LNG船的火热趋势一直持续到今年。新年伊始,所有造船厂都非常忙碌。沪东中华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2008年以来,该公司实现了一艘大型LNG运输船、一艘进坞运输船和一艘试航运输船,为实现年度9艘运输船和4艘运输大型LNG运输船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沪东中华全面提升了LNG产业能力建设,相关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快速有序推进。“1月8日,沪东中华LNG运输船产业技能提升重要项目——新建殷瓦制造车间破土开工程。
"生产任务已排到2028年"
——全力保护船舶,以更快的交付促进新单承接,是持续赢得市场的关键。
伴随着LNG船舶订单的普及,中国LNG造船业迎来了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现在,中国LNG造船还面临哪些挑战?
沪东中华相关负责人表示,其生产任务已排到2028年。但是在船舶配套设施方面,由于中国以前占据的份额很小,船舶上的许多设备和材料都需要进口。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设备配套设施的时效性、准确性和成本仍有一定差距。在造船方式方面,中国LNG造船安装方式的效率有待提高。“沪东中华的建设周期从48个月逐渐缩短到20个月,但与韩国的18个月相比,仍有差距。”负责人说。
总的来说,中国造船业的压力还是很大的。根据李彦庆的分析,首先,饱和的生产任务和劳动力不足之间存在着突出的差异。2022年,6年后,中国船舶手持订单量再次突破1亿吨,船企平均生产保障指数(近3年手持订单量/平均竣工量)约为2.7。“目前,船企有充分的生产任务,尤其是随着高科技船舶订单的快速增长,对熟练劳动者的需求进一步增加。”李彦庆说:“近年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船企外来劳动力损失较大,就业紧张。”
其次,船舶配套供应链是多变的。近年来,随着新船订单量的大幅增加,对船舶配套设备的需求明显增加,但船舶配套公司的产能短期内难以快速提升,商品价格上涨、供应延迟的情况屡见不鲜。根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的数据,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配套设备的生产周期和运输成本周期普遍增加。一些进口配套设备的供应越来越紧张,船舶通信、导航、自动控制系统、电子电气设备等平均到货周期比正常情况下增加1-3个月。
这样的背景下,2023年该怎么办?
“正确的扩张决策、灵活的市场战略和优秀的技术积累是中国船企快速进入和发展LNG海洋运输市场的前提。”李彦庆认为,无论2023年市场如何变化,持续赢得市场的关键是更快地交付和促进新订单。在当前和未来,中国造船业应坚定不移地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在技术、工业、管理和市场等方面建立LNG运输船等气体船的优势。面向全国优势资源和全球产业分工。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