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市政行业盛会,共商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怎样赋能市政行业高质量发展?围绕这一热点话题,11月29日,在2023中国西部数字城乡发展产业博览会期间,第二届数字市政高峰论坛在陕西西安举办。
此次高峰论坛由中国市政工程协会、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重庆市市政工程协会、陕西省市政工程协会主办,中国市政工程协会数字市政专业委员会承办,邀请了来自“政产学研用”各界的相关行业领导、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共同探讨智慧城市、数字市政、市政工程设计企业转型升级等议题,共聚智慧、共谋发展,推动行业的数字化进程。
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著名经济学家姚景源在会上作主旨报告。他表示,中国经济当前出现两个根本性变化,一是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内需市场,这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最重要基础;二是中国经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越能够使行业融入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当中去,行业就越有发展空间。城乡建设是新发展格局下新的增长点,其发展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将大有作为。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广州大学教授张新长在会上表示,时空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促进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施,提供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人工智能是通往未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桥梁。基于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大模型、大算力将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原副局长王太在主旨报告中指出,要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公路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将数字化、智能化贯穿公路建设、养护、运营、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努力提升公路的安全、效率、绿色、服务水平。
会上,数字市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汪少山也受邀作题为《数字市政的系统性思考与实践》的主旨报告。
数字市政,需要系统性思考和推进
汪少山表示,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和民生福祉的基石。让城市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的民生福祉和让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城市发展双重诉求,需要城市线性空间一体化发展和市政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支撑。
“当前市政行业所处阶段可以用‘三个大’来概括,分别是大发展、大变革和大课题。”汪少山认为,在市政行业绿色化、工业化和数字化的大变革中,数字化是三化融合的基础。
与此同时,市政行业内不同领域的数字化水平目前参差不齐,在项目生命周期范畴表现为不同主体独立发展,“业数融合”不够,数据互通不足;在城市综合管理范畴表现为不同领域独立发展,服务体验明显,数据共享不足。
数实融合下,“数字市政”将推动市政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而市政设施项目的本质是建设满足城市与民众需求的好设施。
通过与行业众多施工企业、设计院、建设方的沟通和实践,汪少山认为,数字市政需要围绕精细化设计、精益化建造、智慧化运维去构建系统性的数字化转型方案。从用户视角来看,是要通过技术支撑业务应用,实现基于BIM的一体化设计建造模式,支撑建设高品质的市政基础设施。系统性数字化转型方案的落地,需要串联起业务的专业性、一致性、协同性、合规性、经济性、设施一体化和智慧运维等维度。
专业性方面,基于设计规范驱动BIM一体化的正向设计,能实现三维现状场景融合式设计,百公里大尺度与毫米级精细化的统一,以及数据驱动路桥隧的生成式设计。一致性方面,做到让“图模量”同源、一致,能实现阶段地形、路线、纵断、专业模型等成果100%复用至施工图设计和施工阶段,实现“图模量”一体化交付。协同性方面,是通过多专业协同一体化,显著提升设计质量、大幅提高协同效率。只有在一个软件中集成调优,才能降低专业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而提升数据的互通互认。合规性方面,通过基于规范的自动审查,实时的合规性问题提醒,可以大幅提升设计成果质量。经济性方面,设计方案与经济属性实时联动,可以减少协作工作量80%,设计成果的互通能实现组价的智能化。
此外,设施一体化,是将设计模型流转至算量和施工,基于设计参数的自动化建模和流转,做到一模多用、一量多用,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落地的设计算量一体化。而智慧运维,是通过数字管网一张图,全面提升市政基础设施运维水平。
当前,建筑业的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市政工程企业应该怎样转型,有怎样的路径?汪少山提出,在建筑业业务本质和数字化本质牵引下,需要构建系统性数字化的新路径,可以概括为“113”路径,即1个核心目标、1套综合方案、3大关键支撑。具体来看,1个核心目标是要实现建筑企业的高质量发展,1套综合方案是包含顶层设计方案、一体化技术方案、落地实施方案等在内的系统性数字化解决方案,3大关键支撑是需要认知升级、能力升级和合作伙伴升级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
汪少山最后表示,数字化将重构每个行业,要主动拥抱变革。同时,数字化转型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自上而下系统性的构筑转型方案,还需要自下而上加速应用数字化工具。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