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宋薇萍 严曦梦
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112项,持续推进108个重点项目建设,沪苏嘉城际、水乡客厅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已开工建设……过去3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下称“示范区”)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2月24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理事会(下称“理事会”)举行第七次全体会议,总结示范区2022年工作,研究部署示范区2023年重点工作。作为2023年度理事会轮值理事长,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在会上表示,接下来,示范区要瞄准新三年、奋进新征程,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区样本。据悉,示范区执委会将研究编制示范区新三年(2023—2025)行动计划,研究编制新一轮示范区重大项目三年行动计划及示范区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等,进一步放大示范区“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的试验田效应。
将加快建立跨省域高新区一体化管理机制
3年来,示范区建设成果丰硕。目前,示范区生态友好型高质量发展模式初步形成,重点领域一体化制度创新成果亮点纷呈,引领带动长三角乃至全国区域一体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记者获悉,目前,示范区前两批制度成果已初步形成一体化效应。例如,“1+1+N”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快构建,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生态环境联保共治机制更加健全,“三统一”制度深入实施,示范区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率等指标持续改善,已形成加强联保共治、夯实生态基底、推动绿色发展三方面22项制度创新成果和46个典型案例。
为推动要素流动,示范区上线运行E企融信易贷服务平台,截至2022年底完成授信26.53亿元,帮助一大批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示范区公交车跨省线路增至8条。异地就医免备案政策惠及246万余名参保人员。制定出台示范区第三批公共服务项目清单,3年共实现45个公共服务项目共建共享。
2023年是全面发力加快示范区建设之年,也是示范区“新三年”的起步之年。据悉,2023年,示范区将深化拓展一体化制度创新,加快形成更多富有含金量、具有复制推广价值的制度成果。
在规划管理领域,将推动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落地实施,印发实施先行启动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出台水乡客厅、苏州南站科创新城、嘉善祥符荡创新中心控详规划。在双碳领域,推进实施示范区碳达峰方案和水乡客厅近零碳专项规划。在生态环保领域,推动建立示范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持续健全生态环境“三统一”制度和重点跨界水体联保共治机制。在要素流动领域,加快建立跨省域高新区一体化管理机制,积极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同打造数字长三角实践引领区,推进示范区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在公共服务领域,制定出台第四批共建共享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同时,配合国家长三办推进示范区制度创新成果经验复制推广,组织举办示范区第三批制度创新经验复制推广观摩研讨班。
70个重点项目已纳入建设
2019年以来,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9%。其中,重点项目建设为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据悉,3年来,示范区着力推进10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5633亿元。元荡岸线生态修复及功能提升工程持续推进,将实现23公里岸线贯通。沪苏嘉城际铁路、通苏嘉甬铁路开工建设,沪苏湖铁路、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西延伸项目加快实施。华为青浦研发中心八个组团已全部封顶。水乡客厅“蓝环”工程先导段已完工。青浦西岑科创中心建设正式启动。
2023年,示范区将建成更多具有显示度、影响力的重大项目。截至目前,示范区共纳入70个重点项目,主要聚焦“一厅三片”和四个重点领域。水乡客厅将力争实现方厅水院、创智引擎、科创学园开工建设,加快推进“蓝环”、江南圩田、桑基鱼塘项目和金泽功能区、汾湖功能区项目建设。推动苏州南站科创新城、嘉善祥符荡创新中心控详规划批复,推动青浦复旦国际融合创新中心、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一期等一批项目实现开工。
同时,“轨道上的示范区”建设也将提速。沪苏湖铁路实现桥梁全线贯通,加快推进苏州南站、盛泽站主体结构施工。沪苏嘉城际铁路上海段、浙江段实现全线开工建设,江苏段加快推进前期工作。上海轨交17号线西延伸实现土建结构贯通。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