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呼吁将直播纳入银行合规管理体系和消费者保护管理体系
◎记者 黄坤
信用卡、个人贷款、金融产品。最近,许多银行通过直播、社交平台等新的网络渠道销售金融产品,引起了市场和监管机构的关注。
7月6日,《上海证券报》记者从银行业人士处获悉,金融监管总局下属风险处置局近日向部分银行发布《关于调查网络直播销售情况的通知》,计划调查2021年以来银行的网络直播销售情况和过去的投诉纠纷。
据了解,本研究仅针对产品推广和在线销售,不包括品牌推广、庆祝论坛直播等行为。”监管机构的研究层次包括银行总行和各级分支机构,该平台包括银行自建的平台,如官方应用程序、华东地区的一位银行家告诉记者,微信官方账号、合作机构平台、第三方平台,如抖音、淘宝等。
根据调查内容,记者采访了解到,银行需要列出通过网络直播销售的主要业务类型,如开卡、个人贷款、财务管理等。,并通过网络直播提供业务营销,必须在7月12日下班前以书面信和电子版的形式反馈给监管部门。
具体来说,银行需要准备书面材料,如2021年以来通过官方账号进行网络直播销售的次数、累计参与人数、业务规模,以及2021年以来涉及网络直播销售的信访投诉和诉讼,以及主要纠纷点。
记者梳理了一些银行在抖音平台账户发布内容,发现银行直播和发布视频内容主要是“信用卡、个人贷款、金融产品”,直播时间和视频更新频率不同,包括网络商业银行今年直播近90场,粉丝超过390万。
“我们需要反馈网络直播的主要平台(次数比例) 10%以上)名称;开展网络直播销售业务流程、客户资质审核等风险管理措施及相关制度机制建设;近年来,是否发现不合格主体以银行员工名义进行网络直播,销售相关金融产品?”银行家说。
记者了解到,研究内容还包括网络直播销售与传统销售模式相比的优势、业务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加强网络直播销售管理的建议。
鉴于金融产品的特殊性,银行业人士呼吁监管机构规范金融机构的直播。“将直播纳入银行合规管理体系和消费者保护管理体系。内蒙古银行研发部总经理杨海平建议,商业银行消费者保护部门应审查贷款直播内容,确保直播内容真实准确,无误导、诱导、虚假内容。审查主播的业务资质和业务能力,确保熟悉相关业务监管制度和银行制度。
对于信贷直播,为了倡导合理的贷款和负责任的信贷文化,杨海平告诉记者:“贷款机构的贷款直播必须是银行准入的合作伙伴,必须有银行的明确授权,其直播内容必须经银行消费者保护部门提前审查和追溯检查。”
此外,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卢鼎良提醒消费者,在参与现场直播时,应特别注意金融机构及相关金融产品信息的核实,注意现场营销宣传内容是否与金融产品合同条款一致。
“当金融消费者点击链接时,他们需要注意是否有默认开放、一键开放等方式,是否对个人信息查询和使用范围有不合理的限制,是否有不合理的斩首费、中介费、信息服务费等费用。”陆鼎良说。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