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墨璞嘉 ◎记者 林淙
良法善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在“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法治建设”的主题下,我们共同探讨了以“良法”促进“善治”、以“善治”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6月10日,来自法律、学术和企业的代表聚集在首届中国资本市场法治论坛上,讨论了良好法治对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义和实践路径。
从实践背景来看,202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近三年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作为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主题”
与会者围绕制度供给,促进资本市场各条线的制度梳理和系统整合,完善“立改废释”和规则体系优化。。。共同为法治建设护送上市公司质量提升提出建议和建议。
良法善治应落在“提质增效”之上
什么是“良法善治”?面对这一问题,金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和金从法律的基本特征出发,提出“良法”首先需要具有稳定性的特征。“结合资本市场,强调可预测的特征。”李和金认为,“良法善治资本市场的体现是形成稳定的预期。”
上海政法学院副校长、教授郑少华选择“资本流动”作为市场对其法律体系的评价指标。“资本是流动性、开放性和全球性的。对于资本市场来说,良好的法律和治理首先应该谈论有利于资本流动的法律。市场的力量总是迫使立法者和监管机构做‘良好的法律’,否则资本将“永远不会回头”。”
“良法善治”没有统一的模式,而是以适当、促进发展为标准。中国法学会证券法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教授周友苏提出了这一观点。在其看来,“良法”是一个能够使法律达到良好状态的“坏法”体系;“善治”是指一个好的结果,应该是“劣治”或“恶治”。因此,“良法善治”应该代表一个国家所追求的目标,而这个目标总是在路上。
目前,a股上市公司已超过5000家,个性各异。周友苏认为,找到一个非常理想和普遍的外部强制性规则是不现实的。在此基础上,他建议“良法”应根据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为其治理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适合上市公司并能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应视为“良好治理”状态。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院长、教授钱玉林认为,“良法善治”应避免公司治理成本过高,公司立法应树立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创造财富能力的理念。在建立基本法律规范时,要多思考如何降低公司设立和运营的成本;在设计制度时,要更加系统化,考虑制度的实施效果。
从上市公司“舵手”的角度来看,上市公司是高质量发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石,根据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完善内控管理体系建设,高标准满足监管提出的信息披露要求。
与此同时,陈提出:“中国最需要或特别稀缺的资源是创新和负责任的私营企业负责人。”因此,他呼吁对私营企业家给予更多的宽容,以保护更多优秀的上市公司负责人。
法治护航全面注册,稳定而遥远
进入全面注册制时代,如何深化法治护航上市公司的优质道路,稳步前进?
在这方面,李和金表示,全面注册制度在促进市场“可预测”方向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在全面注册制度下,包括法律立法供应、司法执行和服务,都为市场提供了相对稳定的预期,以帮助上市公司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他说。
近年来,随着“良法”和“零容忍”威慑的不断加强,市场经营者的违法动机和行为逐渐趋同。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证监会严厉打击证券期货违法活动,全年处理603起案件;年处罚决定384项,罚款26.67亿元,市场禁止70人。
可以看出,目前的资本市场正在向正常退市的生态发展。郑少华认为,好坏参半的企业资格将导致市场缺乏明确的标准,进而使投资者筛选成本过高。因此,他认为:“新的退市法规的作用是清除不符合标准的玩家。”
能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大多数中小型投资者,是衡量注册制度改革成功的重要标准。从投资者保护的角度来看,钱玉林认为,发行人应对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负责。他建议建立完善民事责任制、给予投资者充分救济、解决上市公司违法行为等相关投资者保护和监督制度。
“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过去许多资本市场的规定不再适应今天的发展。”九州通副董事长刘兆年认为,“良法”是“好法”。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必须与时俱进。
周友苏坚持类似的观点,表示:“目前,中国证券市场在上市公司治理中仍存在诸多问题,相关制度和法律仍有待完善。例如,正在修订的《公司法》旨在纠正和改进实践中的一些遗漏和不足。”
资本市场法治建设不止步。实施具体行动,根据中国证监会最近发布的2023年立法工作计划,制定《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等5个“需要研究、选择项目”,包括制定《上市公司退市管理办法》。此外,中国证监会还将配合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和修订《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积极推进《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管理条例》的立法工作;配合有关司法机关制定和修订证券期货领域的司法解释。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