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正经历着一场革命。杨喆,上海颢汉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正是这场变革浪潮中勇于开拓进取的弄潮儿。他以技术创新为手段,致力于将古老的文化遗产以数字化形式保存并传承下来,其成就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的突破,更在于对文化遗产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杨喆在大学里学的是机械自动化专业,凭借对数字技术的热爱和对文化遗产的敬畏,他于2014年创立了上海颢汉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十年来,他一直深耕文物三维数字化技术研发及应用推广领域,将计算机技术、摄影艺术、机械工程等手段融合应用,为古代石窟寺等大型不可移动文物进行高精度、真色彩的三维数字化存档。
众所周知,敦煌莫高窟集建筑艺术、彩塑艺术、壁画艺术、佛教文化于一身,是享誉世界的艺术宝库和文化殿堂。“守护敦煌莫高窟就是守护中华文脉,就是守护世界文化遗产。”面对敦煌研究院对彩塑三维建模形神兼备的高标准要求,杨喆带领团队创新研发出结构光扫描加顶点色彩技术,结合自建采集支架系统和国际标准色彩管理体系,完美实现了石窟寺全窟扫描和三维建模的理想效果,至今已完成三维数字化洞窟15座、彩塑53尊。
杨喆及其团队始终立足前沿科技,不断将新技术整合进工作流程,他们是国内唯一综合使用激光扫描、倾斜摄影图片拟合和自创顶点色彩系统的团队。正因如此,他带领团队这些年受邀前往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北石窟寺、钟山石窟、万安禅院、石弘寺、金塔寺、马蹄寺等,为这些具有很高历史、文物和艺术价值的石窟寺实施三维扫描建模,累计施工塑像超过100尊、窟壁面积近10000平方米。
杨喆非常重视将文物扫描建模工作中的创新实践加以总结提炼,并转化为知识产权,近年来共申请获批专利31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发明专利“用于文物精细3D重建的自适应光源照明系统及方法”。光源照明系统是文物3D扫描重建工作中的关键一环,光源的均匀性、光照强度、光照方向、波长等因素都对测量和成像质量有着决定性影响,光源照明方案必须在测量目标部分与其他部分之间产生恰到好处的对比度。尽管目前用于影像测量的照明光源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但实践中发现它们或多或少地存在花点和过度曝光丢失细节、阴影造成边缘误检、信噪比降低、图像处理阈值选择困难等不足,且其照明强度设定大多依赖人工经验和反复调试。为此,杨喆带领团队发明了一套自适应光源照明系统,包括多个光源、光源控制器、计算机、图像获取设备和图像质量评价模块,能够自动根据不同文物特征对多个光源的亮度等级进行智能化调节,实现多方位自适应照明,从而获得最佳图像效果。此外,针对彩塑原件局部结构复杂或细节较多情况下,常规固定速率激光扫描容易导致结构特征丢失失真的问题,杨喆带领团队发明了“彩塑扫描速率控制方法”,通过技术手段从彩塑图像得到纹理图像,基于纹理图像采集特定局部区域数据进行智能调节算法加工,灵活控制激光扫描测量速率,从而得到更加精准的扫描效果。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在过去十年的不断探索创新中,杨喆带领团队取得了诸多首创性和有影响力的成果,如率先通过3D打印技术,率先试用计算机渲染技术,率先将三维数据同游戏引擎、VR技术等新技术相结合,率先以数字技术复刻彩塑,并专门发起“数字敦煌进校园”公益项目。可以说,他不仅是一位数字技术专家,更是一位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和传播者。在数字化浪潮改变世界的今天,杨喆和他的团队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让古老的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贡献着智慧和力量。(张志奇/文)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