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可以便宜2000元?低价购买的背后是陷阱
“检查员,其实我没有给他买一瓶酒,所有的购买资金都是我用来买奢侈品的。”当时某在社交平台上自称“海归”时,以购买洋酒为幌子,欺骗了他的同乡30多万元。1月4日,他被江苏省海安市检察院起诉涉嫌诈骗。
2022年2月初,时某在一个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则广告,称自己是日本留学生,与大学同学组建了一支专业的代购团队,包括18年山崎、21年响等日本品牌威士忌。
同年2月底,住在海安的王先生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了这个广告。他爱收藏洋酒,发现实体店的洋酒价格是3000元,找时代只需要1000元。面对如此巨大的差价,王先生动心了。在接下来的交流中,王先生发现他们是东北同乡,所以他们更信任时代,所以他建议购买一瓶响了21年的威士忌。当时一个假称21年的威士忌已经订好了。他不能“鸽子”别人。他只能卖一瓶山崎18年的威士忌。王先生被时代的“诚信”感动了,立即转给时代的10000元。但是他需要回来的。
后来,时某还说,他的“采购团队”将有10名学生回国。如果王先生想让他的同学帮忙买洋酒,他需要先付钱,这样学生才能买到。王先生先后将30多万元转给时某和他的“同学”购买洋酒,但直到5月份才收到货物。
与此同时,时某一直表示,采购人员因疫情防控滞留在上海,无法将酒送出。上海解封后,王先生多次催促时某发货,时某称“同学”回到家乡,再次被隔离。直到这一刻,王先生才如梦方醒,迅速报警。2022年7月,海安警方在厦门逮捕。同年12月,该案被移交海安检察院审查起诉。
面对检察官的审讯,时某解释说,2021年回国时,他在日本成田机场免税店买了三瓶洋酒,转手赚了6000元。当他第一次尝到甜头时,他发现这是一条“致富之路”,于是他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广告,等待“鱼”上钩。但他没有在日本大学读书,只是在日本烧烤店工作,声称“海归”只是为了打造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他手头没有洋酒,也没有所谓的采购渠道。对于宣称的“采购团队”和“同学”,他一个人玩,他设置了多个聊天记录。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